[实用新型]一种排气阀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392.1 | 申请日: | 2009-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40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汪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军平 |
主分类号: | F16K31/28 | 分类号: | F16K31/28;F16K27/08 |
代理公司: | 铜陵市天成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马元生 |
地址: | 244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排气阀,尤其是一种供水管道用的排气阀。
背景技术
排气阀主要用于各种液体介质管道上,它的功能是排出管道系统中的空气,提高水泵的输送效率,并且在管道系统出现负压时吸入空气,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现有的排气阀的阀体内浮球在水的浮力作用下上升与排气口橡胶圈形成密封副来堵住排气口防止介质外泄的方法实现整体功能,以提高输送水设备的效率和保护管道不致变形、破裂。但当阀体内再次有气体产生时,浮球却因水的浮力作用无法下降,与排气口橡胶密封圈不能再次打开,失去了连续排气的功能,对管道的安全造成了影响,同时如果遇到电路故障,出现突然停电,管道内不能及时进入气体,易赞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的排气阀不能连续排气及突发停机时给管道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排气阀,其特征是它包括阀体、浮桶和浮环,阀体的上方设有与阀体密封连接的阀盖,阀体和阀盖上分别设有上支架和下支架,两支架的中心设有同轴的通孔,浮桶为中空的密封体位于阀体内,中心固定有导向轴,导向轴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支架和下支架中心通孔内,对浮桶上下移动导向;阀体上下直径不同形成环形台阶,浮环也为中空的密封体,浮环位于台阶上;浮环上方对应的阀盖上设有若干个小孔,浮环上设有与小孔对应的密封圈,使得浮环上升时能够密封住小孔,阀盖的中央位置设有主排气口,阀盖的主排气口周围固定有密封圈,浮桶上方设有与密封圈配合的平面,使得浮桶上升挤压在密封圈上时,封住主排气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阀体固接在管道上,管道内的气体和水从阀体的下端进入阀体内,随着气体和水的增多,浮桶将会浮起,浮桶的上端将封住主排气口,当水继续上升时,浮环也浮起并封住小孔,从而使阀体变为密封腔,液体中释放的气体将在阀体内积聚,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浮环在重力作用下下降,同时打开数个小孔,及时排出气体。浮桶在管道内压作用下仍停留在关闭位置。当断电停泵时,或管道内出现负压时,排气阀内的液位迅速下降,浮桶在自身重力和阀门内外压力差作用下下落,打开主排气口,吸入大量的空气。
为使阀体内的液体方便流动,下支架上设有球面形导流罩。通过导流罩使阀体内的液压流动更为流畅。
为防止灰尘从上方进入小孔,封住小孔,阀盖上方设有防尘罩,防尘罩通过立柱固接在阀盖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有新型的小孔能够随时排出阀体内的气体,因此能够保障管道内的压力安全;由于设有主排气口,能够有效地防止突然断电停泵造成的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阀体,2、浮桶,3、浮环,4、阀盖,5、立柱,6、防尘罩,7、密封圈,8、小孔,9、O型圈,10、密封圈,11、导流罩,12、垫胶块,13、上支架,14、下支架,15、导向轴,16、主排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排气阀,如图1所示,它包括阀体1、浮桶2和浮环3,阀体1的上方设有与阀体密封连接的阀盖4,阀盖4通过O型圈9实现与阀体1的密封。阀体1和阀盖4上分别设有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两支架的中心设有同轴的通孔,浮桶2为中空的密封体位于阀体1内,中心固定有导向轴15,导向轴15的两端分别位于上支架13和下支架14中心通孔内,对浮桶2上下移动导向;阀体1上下直径不同形成环形台阶,浮环3也为中空的密封体,浮环3位于台阶上;浮环上方对应的阀盖上设有若干个小孔8,浮环3上设有与小孔8对应的密封圈10,使得浮环3上升时能够密封住小孔8,阀盖4的中央位置设有主排气口16,阀盖4的主排气口周围固定有密封圈7,浮桶2上方设有与密封圈7配合的平面,使得浮桶2上升挤压在密封圈7上时,封住主排气口16。下支架14上设有球面形导流罩11。阀盖4上方设有防尘罩6,防尘罩6通过立柱5固接在阀盖上。为使浮桶2下移进不撞击导流罩11,在下支架14上方设有垫胶块12,对浮桶2落下时缓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军平,未经汪军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39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