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448.3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715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30 |
发明(设计)人: | 瞿晓凤;刘柏阳;闫高发;戚建国;康延功;陈爱梅;张美玲;朱金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3/36 | 分类号: | B29C43/36;B29C43/58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祥生 |
地址: | 2132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密 橡胶件 模压 成型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橡胶制品的模压成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精密橡胶件 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人们用于橡胶制品的模压成型模具的结构如图1所示,它由上模 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 这类成型模具在实际使用过程容易产生二种缺陷,第一是因胶料投入不足,使 橡胶件出现缺胶,从而导致橡胶件报废;第二是因投料过多导致抬模,使得橡 胶件的高度尺寸偏大,使所得的橡胶件为次品或不合格品;对于普通的橡胶件, 其精度要求不高,人们为了彻底解决产品缺胶而造成废品的问题,减少不必要 的浪费,通常都采用宁多勿少原则,即通过增加投料重量来保证硫化产品的合 格率,这种宁多勿少的方法带来了新的缺陷:虽然产品外观质量较好,但由于 在压模成型过程中多余的胶料没有地方可去,造成抬模,使得橡胶件的高度尺 寸超差,重量超标,不仅浪费了原材料,增加了成本,而且产品的精度达不到 预定要求,这种结构的压力成型模只适于低档次的橡胶件模压生产,无法用于 高精度橡胶件产品的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
所述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由上模1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 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和飞边槽4,飞边槽4设置在成型腔3 的两侧,并与成型腔3相通,其特征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还设有溢料槽5, 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 3、飞边槽4和溢料槽5,在每个成型腔3的两侧均设有与成型腔3相通连的飞 边槽4,所述溢料槽5设置在任一飞边槽4的外侧,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 飞边槽4相通连。
由于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增设了溢料槽5,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 边槽4相通连,这样可以采用适当增加投料方法进行模压生产,不仅能保证所 模压橡胶件的尺寸精度、橡胶件的密实度和外观质量,而且能有效克服抬模缺 陷,能使橡胶件的Cpk值超过1.33的国家标准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橡胶件压力成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2-下模;3-成型腔;4-飞边槽;5-溢料槽;6-保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精密橡胶件的模压成型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上模1 和下模2组成,在上模1和下模2之间设有若干个预制橡胶件的成型腔3,在每 个成型腔3的两侧均设有飞边槽4,飞边槽4与成型腔3相通连,在任一飞边槽 4的外侧设溢料槽5,且溢料槽5通过保压槽6与飞边槽4相通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常州朗博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4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