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3835.7 | 申请日: | 2009-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53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2 |
发明(设计)人: | 马胜前;郑杰;赵丹;马永杰;摆玉龙;宋海声;张维昭;王飞;许国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9/15 | 分类号: | G01R19/15;H02J7/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田玉兰 |
地址: | 730070甘肃***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智能 电流 检测 集中 显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电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蓄电池由于其制造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若使用不当,其寿命将大大缩短,特别是合理的充电过程对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矿山大量使用铅酸蓄电池和锂电池,这些蓄电池需要通过充电架反复多次充电。充电过程要求对蓄电池的充电电流进行监视。
现有的使用方法是:第一种方法是充电架上的每一块蓄电池串接一个电流表来检测电流的大小;第二种方法通过取样电阻或其它的电流传感器,将电流转换为电压,然后测量并显示电流,达到检测电池的充电状态的目的。由于充电架上有上百个蓄电池,所以这些方法存在功耗大、成本高等不足。另外,还难以对充电架进行高级管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快速巡回检测并显示充电架多路电池充电情况,且功耗小、成本低的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选通电路、可编程放大电路、二次放大电路、数据采集电路、主控电路、显示电路和键盘接口电路,其中:主控电路分别与选通电路、可编程放大电路、二次放大电路、数据采集电路、显示电路和键盘接口电路连接;可编程放大电路分别与选通电路、二次放大电路连接;二次放大电路与数据采集电路连接;选通电路、可编程放大电路与二次放大电路组成直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主控电路与可编程放大电路、二次放大电路组成自增益程控放大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还与串口通信接口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根据电流的线压降,采用直接电流/电压转换方法,可以实现对充电架进行多路电流巡回检测并集中显示,以解决成本高与功耗大的问题。由于该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仪还设有串口通信接口电路,设计了与PC机进行通信的接口,可以实现对充电架进行高级管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具有实用方便、低功耗、智能化、结构简单、成本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选通电路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选通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编程放大电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可编程放大电路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二次放大电路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程序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架智能多路电流检测集中显示仪的实施例中,包括选通电路1、可编程放大电路2、二次放大电路3、数据采集电路4、主控电路5、显示电路6、键盘接口电路7和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其中:主控电路5分别与选通电路1、可编程放大电路2、二次放大电路3、数据采集电路4、显示电路6、键盘接口电路7和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连接;可编程放大电路2分别与选通电路1、二次放大电路3连接;二次放大电路3与数据采集电路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选通电路1、可编程放大电路2与二次放大电路3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直接电流/电压转换电路;主控电路5与可编程放大电路2、二次放大电路3组成本实用新型的自增益程控放大电路;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是考虑到对充电架进行高级管理的需要增设的,当不需要此功能时,上述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可以省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数据采集电路4、显示电路6、键盘接口电路7和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一般情况下,主控电路5为单片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主控电路5采用AT89C52单片机;键盘接口电路7采用4*4矩阵键盘;显示电路6采用5.7寸液晶屏;串口通信接口电路8采用MAX485实现PC机和主控电路之间的电平转换,以实现远距离通信。本实用新型采用外接电源供电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师范大学,未经西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38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