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4443.2 | 申请日: | 2009-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3069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吕为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为矛 |
主分类号: | G03B35/00 | 分类号: | G03B3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7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准 拍摄 对象 立体 照相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立体照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
背景技术
立体照相技术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经历了多镜头照相机和多台单镜头照相机并列照相等多种方式。多镜头照相机宽度受限,照出的图片立体感较弱;多台照相机并列照相,各照相机聚焦同步难以完全一致。以上方法还都有时间成本、设备成本和人工成本过高的问题。
立体照相的质量、照相后期处理的效率和难度始终是制约立体照相技术发展的瓶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具有照相质量稳定、后期加工方法简单、扩展应用范围大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包括在直线滑轨上平移且在平移过程中对被摄对象进行连续拍摄的单台数码相机,还包括同时转动数码相机角度使其镜头轴线始终对准被拍摄对象上的固定点的转动平台,所述数码相机设置在转动平台上,所述转动平台设置在直线滑轨上。
还包括工作架体和用于支撑工作架体、平衡工作架体水平度和调整数码相机高度的支撑架,所述直线滑轨设置在工作架体上,所述工作架体设置在支撑架上。
还包括在拍摄不同距离的被拍摄对象时,通过改变数码相机的转动幅度,保证数码相机的焦点不会偏离被拍摄对象上的固定点的控制单元。
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操作面板、保证数码相机直线移动和轴向旋转同步性的控制电路和通过照射被拍摄对象上的光斑测定并校调数码相机转角幅度的聚光光源,所述聚光光源设置在所述转动平台的照相机云台上,所述控制电路设置在所述工作架体的内部,所述操作面板设置在工作架体的外部。
所述直线滑轨包括安装在所述工作架体上的滑轨、与所述滑轨配套的滑块、驱动所述滑块运行的步进电机。
所述转动平台包括平台、固定在所述平台上的照相机云台和驱动所述平台转动的步进电机,所述平台与直线滑轨上的滑块连接。
所述驱动滑块在直线滑轨上运行的步进电机和驱动平台做轴向旋转的步进电机共同使用同一脉冲发生器发生的同源的一组电子脉冲进行分频后驱动。
所述支撑架包括主三脚架和辅助支撑架。
所述数码相机为具有连拍功能的数码单反照相机。
所述聚光光源为聚光笔。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具有照相质量稳定、后期加工方法简单、扩展应用范围大等优点,可应用于立体人像摄影、广告等行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的工作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架; 2-工作架体; 3-控制单元;
4-直线滑轨; 5-转动平台; 6-数码相机;
7-聚光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对准拍摄对象的立体照相机的主体结构包括支撑架1、工作架体2、控制单元3、直线滑轨4、转动平台5和数码相机6。其中,工作架体2用于连接各工作部分,设置在支撑架1上,支撑架1用于在设备工作时起支撑工作架体2、平衡工作架体2水平度和调整数码相机6高度的作用;直线滑轨4设置在工作架体2上,转动平台5设置在直线滑轨4上,数码相机6设置在转动平台5上,数码相机6的快门开关与控制单元3连接。
具体地,支撑架1由主三脚架和辅助支撑架构成;直线滑轨4主要由安装在工作架体2上的滑轨、与滑轨配套的滑块、驱动滑块运行的电机和传动系统构成;转动平台5主要由平台、固定在平台上的照相机云台、驱动电机及传动部分构成,平台与直线滑轨4上的滑块相连接;控制单元3由安装在转动平台5上的聚光光源(激光笔)7、安装在工作架体2内部的控制电路和安装在工作架体2外部的操作面板构成;数码相机6为具有连拍功能的数码单反照相机。
立体图像拍摄的要点在于获得被拍摄对象多角度连续的序列图像,数码相机6在直线滑轨4上运行时,如不加调整,被拍摄对象会偏离于数码相机6中心焦点之外,在数码相机6直线移动的同时,安装在滑块上的转动平台5控制数码相机6做轴向旋转以保证数码相机6的镜头焦点始终对准被拍摄对象上的固定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为矛,未经吕为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4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预防交叉路口交通事故的自动警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清塔剂成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