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雨伞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4750.0 | 申请日: | 2009-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 |
主分类号: | A45B3/04 | 分类号: | A45B3/04;F03G5/06;H02K3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钱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雨伞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雨伞,尤其涉及一种可在黑夜时,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的发光雨伞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于雨黑夜中行走时,通常手撑雨伞以遮蔽雨水,由于现有的雨伞并未设有反光或光源的显示装置,因此,当人们撑伞行走于路上时,来往的车辆实无法清楚查觉前方的行人,故而常因雨天的视线不良,造成车祸的憾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发光雨伞结构,使雨伞于夜间使用时,得以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提醒来往车辆,防止车祸的发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发光雨伞结构,包括一雨伞;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是设于雨伞的握把的上方位置;数个发光元件,其分别套置于管体,将管体缝固于雨伞的伞布的边缘,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是以导线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以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使雨伞的周缘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发电装置设有一壳体,该壳体内设有一突露于壳体外的压柄,压柄设有一弧状的齿条,使齿条啮接于一齿轮,且使齿轮啮接于一设于棘轮内缘的制动片,该棘轮设有磁铁,使磁铁包覆连接于电路的线圈,借由压柄的下压,使齿条带动齿轮、制动片、棘轮及磁铁沿线圈旋转,以感应线圈产生电能,经由电路的储存后,供应发光元件的电压。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数个发光元件所套置的管体,设有具透孔的突耳,供缝线穿设该突耳后,缝固于伞布边缘。
前述的发光雨伞结构,其中数个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雨伞于夜间使用时,得以于伞布周缘点亮光源,以达到安全显示作用,提醒来往车辆,防止车祸的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1A是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与管体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的动作实施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发电装置 11.壳体 12.压柄
121.齿条 13.齿轮 14.棘轮
15.制动片 16.磁铁 17.电路
18.线圈 2.发光元件 21.导线
3.雨伞 31.握把 32.透明柱
4.管体 41.透孔 42.突耳
5.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主要设有一手动按压的发电装置1,一连接于该发电装置1的数个发光元件2,其中,该发电装置1是设于雨伞3的握把31的上方位置;
该等发光元件2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其分别套置于管体4,于管体4设有具透孔41的突耳42,供缝线5穿设该突耳42后,如图1A所示,将管体4缝固于雨伞3的伞布的边缘,以及固定于伞布顶端所设的透明柱32,且使该等发光元件2以导线21沿伞布及伞骨架连接于发电装置1;
借由前述构件的组合,构成一发光雨伞,于使用时借由发电装置1的供电,以点亮该等发光元件2,使雨伞3的周缘以及伞布顶端的透明柱32产生恒亮或闪烁的光源,从而于雨天黑夜使用雨伞3时,得以达到安全显示的目的。
请同时参阅图3及图4,并配合图2,本实用新型的发电装置1,设有一壳体11,于该壳体11内设有一突露于壳体11外的压柄12,于压柄12设有一弧状的齿条121,使齿条121啮接于一齿轮13,且使齿轮啮接于一设于棘轮14内缘的制动片15,并于该棘轮14设有磁铁16,使磁铁16包覆连接于电路17的线圈18。借由压柄12的下压,使齿条121带动齿轮13,再借由齿轮13带动制动片15,使棘轮14及磁铁16沿线圈18旋转,以感应线圈18产生电能,经由电路17的储存后,以供应发光元件2的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未经王登福;赵林松;许瑜庭;万诚;潘子娟;邱愉玲;翁承旭;黄奋清;陈春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7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