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尾螺丝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4892.7 | 申请日: | 2009-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672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刘景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景元 |
主分类号: | F16B25/10 | 分类号: | F16B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 震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丝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钻尾螺丝。
背景技术
钻尾螺丝用来连接金属、铝、不锈钢等的一种螺丝,被广泛用于不锈钢、金属钢板、镀锌钢板、金属强之间的连接安装。
钻尾螺丝的表面硬度、以及其中心部硬度比一般的自攻螺丝高,钻尾螺丝是集、旋紧于一次作业的螺丝,应用钻尾螺丝,可以直接应用转尾螺丝直接钻孔并攻出螺纹,而无需预先钻孔。而由于其特定用途的需要,故钻尾螺丝。
钻尾螺丝主要包括:螺头、螺杆、以及尾尖,其中尾尖是实现钻、攻功能的关键部位。图1为传统的钻尾螺丝的尾尖的剖面示意图,参见图1所示,传统的钻尾螺丝的尾尖为单层刀口,该层刀口的剖面由两条轴对称的侧棱101、102组成,侧棱101、102相交于顶点100,在顶点100处相交成一顶角。而鉴于传统的钻工艺的思路,该顶角设计得越尖,打钻越容易进入。因此,在行业内人们往往将顶角设计得很尖锐,认为这样能有利于提高钻、攻质量。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应用该传统的钻尾螺丝存在以下的缺点:
第一,在钻孔的过程中,会由于墙面过硬而导致尾尖的顶角受损,容易被磨平,从而在末端形成一个平面,从而使得钻孔受阻较大,导致钻孔效果欠佳。
第二,在钻孔的过程中,钻尾螺丝摇晃剧烈,影响钻、攻效果,设置导致钻、攻,给被钻、攻的面造成不必要的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钻尾螺丝,其能承受的硬度更大,钻、攻能力更强,钻、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钻尾螺丝,其能承受的硬度更大,钻、攻能力更强,钻、攻效果更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尾螺丝,包括:螺头、螺杆、以及尾尖,
在所述尾尖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层刀口、过渡层、第二层刀口,所述第一层刀口位于所述尾尖的最末端,
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在所述尾尖的最末端相交形成顶点,
所述过渡层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在沿所述螺头的方向上相交;
所述第二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在沿所述尾尖的方向上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钻尾螺丝,包括:螺头、螺杆、以及尾尖,
在所述尾尖上上顺次设置有第一层刀口、过渡层、第二层刀口,所述第一层刀口位于所述尾尖的最末端,
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在沿所述尾尖的方向上相交,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末端之间的顶棱为所述尾尖的最末端,所述顶棱与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之间的夹角相异;
所述过渡层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在沿所述螺头的方向上相交;
所述第二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在沿所述尾尖的方向上相交。
可选地,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顶棱与所述第一层刀口的剖面的其中一侧棱的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所述第二层刀口的剖面的两侧棱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由上可见,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用本实施例的钻尾螺丝进行钻、攻,当第一层刀口因为钻坚硬物质(比如:金属材料)而破裂时,第二层刀口可以辅助继续钻孔。故其相对于传统的单层刀口,本实施例的钻尾螺丝能承受的硬度更大,钻、攻能力更强,钻、攻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技术的钻尾螺丝的尾尖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钻尾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钻尾螺丝的尾尖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一种钻尾螺丝的尾尖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此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
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钻尾螺丝的结构示意图。
参见图2所示,本钻尾螺丝包括:螺头201、螺杆202、以及尾尖203。其中尾尖203的末端较为尖锐,尾尖203是主要实现钻、攻功能的关键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景元,未经刘景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89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