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的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4995.3 | 申请日: | 2009-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7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陈信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信达 |
主分类号: | E06B5/00 | 分类号: | E06B5/00;E05F1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出入口 闸门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入口闸门的辅助装置,尤指一种可增加门挡开门面积,而实现缩小机箱的尺寸,并解决缩小机箱尺寸产生的缺角及其衍生安全性问题的出入口闸门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请参阅图1所示,为现行常用的出入口闸门示意图。该出入口闸门20主要设置于建筑物的出入口通道或其屋内的出入口通道上作管制人员进出之用,该出入口闸门20主要是由是机箱21、门挡22及控制驱动单元23所构成的,由图中可知出入口闸门20虽能达到管制人员进出的功效,但仍有下列缺失及问题:
1、因该出入口闸门20均设置在寸土必争的建筑物通道上,除了通道本身有限的空间外,闸门机箱21须占有大部份的空间,常常因此使得闸道的空间为此缩减,或造成闸道的数量必须受到相当的限制,又或造成在出入口闸门20的配置规划上产生相当的困扰,实在有改进的必要。
2、请继续参阅图2所示,但是若为了上述问题直接缩小闸门机箱21,该机箱21为了能容纳门挡22,势必须要将门挡22同时缩减,该机箱21才有可能容纳门挡22,但若缩减了门挡22,当门挡22开启时,该门挡22与机箱21间即会产生一缺角24,容易造成通过闸道的人员碰触而受伤或夹伤,有其安全性的问题产生。因此如何能有效的消除缺角所产生的安全性问题,且又能确实达到缩小机箱的体积,所以成为本行业非常急迫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出入口闸门的辅助装置,其设置在出入口闸门机箱的开口上,且该机箱内部至少具有一门挡及一控制驱动单元,该辅助装置包括有:
一护套,其活动轴置于该开口一端上,并具有一对应且套合该门挡端缘的套合部,而该护套二侧上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弹性元件连结部。
一固定单元,其设置于机箱内邻近于该护套的上方,且该自由端形成一钩部;
至少一连动弹性元件,其设置于该护套与该固定单元之间,且一端与该弹性元件连结部连接,另一端与该钩部连结,以提供该护套一回复力回复至原先位置,通过此该门挡开启时可推顶出该护套以增加开门面积,并消除因缩小机箱尺寸时门挡与机箱间所产生的缺角及其衍生的安全性问题,进而实现缩小机箱尺寸的目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出入口闸门的辅助装置,其设置在出入口闸门机箱的开口上,且该机箱内部至少具有一门挡及一控制驱动单元,该辅助装置包括有:
一护套,其活动轴置于该开口一端上,并具有一对应且套合该门挡端缘的套合部,而该护套二侧上分别具有一枢接部及一弹性元件连结部。
一固定单元,其设置于机箱内邻近于该护套的上方,且该自由端形成一钩部;
至少一连动弹性元件,其设置于该护套与该固定单元之间,且一端与该弹性元件连结部连接,另一端与该钩部连结,以提供该护套一回复力回复至原先位置,通过此该门挡开启时可推顶出该护套以增加开门面积。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的护套开启时,可增加门挡开门面积。
2、本实用新型的护套开启时,可消除因缩小机箱尺寸时门挡与机箱间所产生的缺角及其衍生的安全性问题,进而实现缩小机箱尺寸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的出入口闸门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出入口闸门缩小机箱后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与辅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护套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与辅助装置的组合侧面示意图;
图6A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与辅助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一);
图6B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与辅助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二);
图6C为本实用新型出入口闸门与辅助装置的动作示意图(三)。
其中图号说明如下:
辅助装置....10 护套.....11
套合部.....111 枢接部....112
弹性元件连结部.113 固定单元...12
钩部......121 连动弹性元件.13
出入口闸门...20 机箱.....21
开口...211 转轴.....212
门挡...22 控制驱动单元.....23
缺角...24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信达,未经陈信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49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