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布层鞋底的模具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5109.9 | 申请日: | 2009-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0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13 |
发明(设计)人: | 林坤助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坤助 |
主分类号: | B29C33/14 | 分类号: | B29C33/14;B29L31/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 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布层 鞋底 模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造鞋底用的模具,尤指一种具布层鞋底的模具结构。
背景技术
常用制造鞋底的模具主要以塑胶注入模具的模穴内,再通过该模具压射成型,以成型出一鞋底的外型,因此常用的鞋底模具结构的成型方式,主要以橡胶注入一体成型的方式制成鞋底,但是,所能成型出的鞋底结构外露的塑胶材质范围过大,而国外对塑胶物品课以高额税金,导致外销时关税费用相当庞大沉重,衍生增加产品成本。另外,常用鞋底模具成型出的鞋底外观皆为塑胶外型与态样,会使得外观显得单调且缺乏变化性等问题,实有改良之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具布层鞋底的模具结构,以解决上述的传统技术问题点,以方便定位与固定布体,避免因为注入模具成型时布体产生移动,并可针对使用者不同的运动模式需求与不同的运动环境,通过搭配不同的材质与该凸出挡布墙而可成型于鞋底的特定位置处,成型出所需的鞋底结构,更可符合使用者多元的需求。
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一种具布层鞋底的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上模具,该上模具设有数个塑料注入通道;以及,
一下模具,该下模具包括一用以供注入塑料以成型的成型模穴,该下模具的一端与该上模具的一端枢接结合,该下模具于该成型模穴内凸设有一可定位一布体的凸出挡布墙,该凸出挡布墙具有一可容置并限位固定一布体的高度。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为一封闭的环形挡缘。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包括至少两弧形段。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的该高度大于0.8mm。
对照先前技术的功效:
一、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下模具中设有一凸出挡布墙,通过该凸出挡布墙可以方便定位与固定该布体,有效避免因为注入模具成型时,该布体产生移动,衍生导致改变该布体在该鞋底结构的相对位置。
二、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具可针对使用者不同的运动模式需求与不同的运动环境,通过搭配不同的材质与该凸出挡布墙而可成型于鞋底的特定位置处,成型出所需的鞋底结构,更可符合使用者多元的需求。
三、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具不仅可以灌注一般塑料直接成型鞋子大底,亦可先置入一布体,如不织布等,再通过该凸出挡布墙限位固定,然后再注入塑料,有效使得模具使用功能更多元化。
四、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具成型出的鞋底结构,通过以布体作为鞋底外观呈现的一部份,可以有效减少关税,以降低产品的成本与增加鞋底外型的美感、颜色变化与变化性。
五、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模具成型出的鞋底结构透过以热塑性弹性体(TPE)等结构设计,可以达到透气性佳,轻量化与无车缝等功效。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后,相信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构造及其特征,当可由之得一深入而具体的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可行实施例所成型鞋底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布层鞋底的模具结构,包括:一上模具10与一下模具20。其中,该上模具10设有数个塑料注入通道11,该塑料可为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 rubber,TPE)、热塑性橡胶(thermoplastic rubber,TPR)或热塑性聚胺基甲酸酯(thermoplasticpolyurethane,TPU)等;该下模具20包括一成型模穴21,该下模具20的一端与该上模具10的一端进行枢接结合,该下模具20于该成型模穴21内更凸设一凸出挡布墙22,该凸出挡布墙22具有一高度,该高度可用以容置固定限位一布体30,该布体30可为不织布等布体,该成型模穴21用以供注入塑料成型一鞋底40,以当该塑料注入该上模具10与下模具20之间成型时,该凸出挡布墙22可定位该布体30,该布体30不会因该塑料注入而产生在该鞋底40相对位置的改变。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22为封闭的且呈环形的一挡缘或可呈其他各种形状。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22包括至少两弧形段221。
其中,该凸出挡布墙22的该高度大于0.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坤助,未经林坤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510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接力传输随钻信号发射接收装置
- 下一篇:用于柱塞气举井口的柱塞捕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