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带打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5627.0 | 申请日: | 2009-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56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董进明;宋庆云;王红瑞;张彦微;程为;钟元年;阎效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蒂本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45/00 | 分类号: | B21B45/00;B24B2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0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轧带钢基复合装置,特别是冷轧带复合过程中的钢带打磨装置,属冷轧带钢基复合设施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得到单层金属材料所不具备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力学特性,同时大大节省稀贵材料,降低成本,将多种单一金属材料复合为一体制成复合材料成为必然。冷轧钢基复合材料是以钢为基材,以铜、铝等有色金属为复合材,经过冷轧复合而成的新型复合材料。对钢带表面毛化处理是冷轧钢基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也是保证复合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为此,应寻求解决的办法和途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用于钢基复合过程中对钢带表面毛化处理的钢带打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带打磨装置,构成中设置有侧顶辊、顶辊、打磨辊、轧线辊、立导辊、砂带、电反馈装置、张紧辊、纠偏气缸、顶辊气缸、顶升机构、张紧气缸、电机、主动轮、皮带、从动轮、机架、导向装置一、门、导向装置二、支架、纠偏支架一、纠偏支架二;所述打磨辊的外层橡胶层加工成一定角度,其安置于机架的一悬臂上,打磨辊的长轴端安装从动轮,通过主动轮、皮带的连接与电机形成打磨机的传动装置;张紧气缸、导向装置二的一端安置于机架的悬臂下侧,另一端与支架连接;张紧气缸伸缩时导向装置二起到导向的作用;纠偏支架一、纠偏支架二与支架相连;张紧辊的两端分别与纠偏支架一、纠偏支架二相连;砂带安置于打磨辊和张紧辊上;纠偏支架二与纠偏气缸连接,纠偏支架二上开有长圆槽;电反馈装置的发射部分安装在机架上,反射板安装在支架上;顶辊气缸、导向装置一的上端固定在机架上,下端与顶升机构相连;轧线辊、立导辊、门安置于机架上;所述的侧顶辊设置在机架的机体外侧。
打磨辊与机架的悬臂通过螺钉连接。
打磨辊的长轴端与从动轮连接结构为键连接;电机与主动轮连接结构为键连接;从动轮与主动轮连接结构为皮带连接。
还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制动器与安装在从动轮上的制动轮,所述的制动器与制动轮形成制动装置;从动轮与制动轮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制动器与机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
张紧气缸与机架的悬臂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与支架连接结构为铰接;导向装置二与机架的悬臂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与支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
纠偏支架一、纠偏支架二与支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张紧辊与纠偏支架一、纠偏支架二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纠偏支架二与纠偏气缸活动连接结构为铰接;纠偏气缸与支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
顶辊与顶升机构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顶升机构与顶辊气缸活动连接结构为顶升机构通过销轴与顶辊气缸铰接;顶辊气缸与机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导向装置一与机架、顶升机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
还包括一吸尘装置,门上设置有密封毛毡;吸尘装置、轧线辊、立导辊与机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其还包括一防护罩,其与机架连接结构为螺钉连接。
所述的电反馈装置包括安装在机架上的发射部分和安装在支架上的反射板,电反馈装置的反射板安装在支架上的连接结构为胶粘连接;发射部分与机架的连接结构为螺纹连接。
所述顶辊与打磨辊有一定的距离偏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在机架悬臂上安装打磨辊,另一侧安装张紧辊,通过张紧气缸的伸出将打磨辊和张紧辊之上的砂带张紧,使打磨力度得以保证。打磨辊外层橡胶层加工成一定角度,以确保砂带不跑偏;同时与张紧辊相连的纠偏气缸通过电、气控制装置实时对砂带进行跟踪纠偏。顶辊与打磨辊有一定的距离偏移x,打磨时,打磨辊带动砂带沿钢带运行的相反方向转动,钢板另一侧的顶辊以一定的压紧力将钢带与打磨辊上的砂带压紧,适当的压紧力和砂带的高速运转使钢带表面形成磨削痕迹达到复合所需的打磨效果。
此种钢带打磨装置使打磨时带钢与打磨辊形成一定包角,带材与打磨辊为面接触,带材表面进行的是多次打磨,对于板形不好或存在其它缺陷的板带,也能明显提高打磨质量,对于不同厚度的带材,可以通过顶辊的升降改变包角的大小,满足打磨质量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带打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中的B-B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钢带打磨装置应用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的C-C剖视图;
图6是图5中的D-D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蒂本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蒂本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56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凸极同步电动机转子结构
- 下一篇:失压保护装置及控制母线自动调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