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修正多功能内通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6364.5 | 申请日: | 2009-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587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9-12-09 |
发明(设计)人: | 檀长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檀长江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李京楠 |
地址: | 062552***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修正 多功能 通式 抽油杆防偏磨 扶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行业采油过程中使用的抽油杆扶正器。具体地说:是一种“自修正多功能内通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抽油杆扶正器存在很多弊病,如抽油杆扶正体与油管内壁均是点线接触摩擦,容易对油管造成伤害,且自身零部件过多,导流效果不佳,防偏磨效果差、不耐磨,易损失老化,使用不稳定,事故率高,一旦出现零部件脱落和磨损就会造成严重的卡泵后果,急需一种耐磨性好、导流效果好且不易损坏、不伤害抽油杆和油管的抽油杆扶正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修正多功能内通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它结构简单、耐磨性好、过流面积大,导流性好,稳定性好,不易失稳和抖动,不会被沙粒堵塞,转动灵活,工作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修正多功能内通式抽油杆防偏磨扶正器,包括扶正体和芯轴连接杆,其特征是:所述扶正体为中粗腰鼓形,其内壁面为圆柱形,其外壁面由三个弧面构成,该三个弧面按正三角分布,该三个弧面的曲率相同,扶正体上、下两端分别固接有上、下导流套,上、下导流套与扶正体一体成型,每个导流套上开有导流孔,芯轴连接杆的杆体为圆柱形,杆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用于支撑扶正体的轴台,轴台的外圆上开有一圈环向的导沙槽,轴台的侧壁上开有至少两个轴向的导沙槽,杆体的中部设置有用于支撑扶正体的凸块,杆体的上、下两端轴头上设置有螺扣。
所述扶正体的上、下端面设置有圆弧倒角。
所述杆体上、下两端的轴头大小相同,每个轴头上的螺扣都为外螺扣,在杆体上部的轴台上方设置有限位凸台。
所述杆体上端轴头大,下端轴头小,上端轴头上的螺扣为内螺扣,下端轴头上的螺扣为外螺扣。
所述每个导流套上的导流孔的数量为二个。
所述每个导流套上的导流孔的数量为三个。
所述每个导流套上的导流孔的数量为四个。
所述扶正体的外表面镀有耐磨层,该耐磨层是氧化锆层、氧化铝层、钨合金电镀层、化学镀镍层、镍基合金喷涂层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扶正体,采用中粗腰鼓形,其外表的三个耐磨工作面由曲率相同的圆弧面构成,扶正体与油管之间不是点线接触摩擦,而是面接触摩擦,本扶正体的耐磨工作面与油管内壁完全一致,耐磨工作面积是传统扶正体的20倍,因接触面积大,压强相对减少20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阻节能的效果。扶正体采用中空结构,扶正体的上、下两端设有超大的导流套,导流套上开有超大的导流孔,过流面积是传统扶正体的10倍,因过流面积大,在油井上下往复运动时液体的上下阻尼力就减少了10倍。从根本上解决了扶正体多年来耐磨性和导流性不能兼容的一大难题。
本扶正体采用正三角中粗腰鼓形结构,它在往复运动时与油管之间是面接触,加之圆弧的导向作用,扶正体可自动判断抽油杆的倾斜方向,随油管的歪曲度变化自动调整倾斜角度,快速自动旋转,使扶正体的耐磨工作面与油管内壁完全吻合,增加了接触面积,相对就减少了扶正体对油管内壁的压强作用力,摩擦系数自然降小,有效地保护了油管内壁不受伤害,延长了自身的使用寿命及修井周期。
本扶正体的上、下端面采用圆弧倒角结构,使扶正体平稳划过,避免了抽油杆与油管端部相互切削和相互磨损,消除了抽油杆的抖动和失稳,有效的避免了撞击,解决了因撞击而造成的油管丝扣渗漏的问题。
本扶正体的外表面镀有耐磨层,该耐磨层是氧化锆层、氧化铝层、钨合金电镀层、化学镀镍层、镍基合金喷涂层中的任意一种。扶正体采用先进的加工工艺处理,自身具备高硬度、高光洁度、高强度、高耐磨性,把扶正体和油管之间的金属亲和力降至最小,相同的摩擦系数也降至最小。在工作时该扶正体上还会形成一种均匀的油膜,减少了与油管壁的摩擦力,同时又完好的保护了油管内壁,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保护作用。即使遇到内径几何尺寸被破坏的油管如:毛刺、锈斑、沙粒等也不易损伤,有效的保护了自身,确保了安全生产,提高了开采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的剖视图。
图6是图4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剖视图。
图9是图7的分解图。
图10是图6中扶正体的主视图。
图11是图10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檀长江,未经檀长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36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