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6613.0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003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付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付蕾 |
主分类号: | E21B19/16 | 分类号: | E21B19/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23辽宁省大连***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 钳主钳 背钳后导杆 连接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卸管柱螺纹的动力钳,特别是一种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
背景技术
现有动力钳主钳、背钳通过前导杆组件及后导杆组件连接于一体构成组合钳。主钳旋扣反扭矩通过后导杆由背钳承担,后导杆组件与固定在主钳壳体尾部的主钳尾座之间为刚性连接,后导杆组件与背钳尾部之间为活动连接,支反力作用点在后导杆组件与背钳尾部交接处。为此,主钳输出扭矩除作用于被卡管体旋扣以外,还有通过后导杆组件作用于背钳尾部的垂直平面力矩,主钳、背钳间距越大该垂直平面力矩越大,主钳作用于被卡管体的旋扣扭矩减少就越多。按静力学原理,在被卡管体的螺纹连接处的空间力系中,有管体旋转力、管体侧压力、管体垂直平面的折转力,该折转力的存在必将加大管柱螺纹的磨损,且加深钳牙对管体的局部损伤。该折转力的产生是支反力作用点选在背钳尾部的结果。此外,该支反力作用点在作为主钳扭矩信号采集点时,所测扭矩比主钳输出扭矩要小许多,也就是管柱实际旋扣扭矩小于主钳输出扭矩。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推出一种全新的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将支反力作用点选在主钳尾座端部,使主钳的输出扭矩全部作用于管柱旋扣,且减轻管体螺纹在旋扣中的磨损,减轻钳牙对管体的局部损伤。作为主钳扭矩信号采集点,所测扭矩既是主钳的输出扭矩也是管柱实际旋扣扭矩,与主钳、背钳间距变化无关。
发明内容
一种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含主钳尾座、连接体、中心导杆、端帽、弹簧、外筒。主钳尾座固定在主钳壳体尾部,连接体固定在中心导杆上端,主钳尾座与连接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成为主钳支反力作用点,中心导杆与外筒之间有弹簧支撑形成伸缩杆,外筒与背钳尾部之间为刚性连接,主钳尾座端部为球体,连接体侧面设置有扭矩传感器,工作中主钳尾座端部球体的侧压力信号作为扭矩信号采集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将使现有的组合动力钳在原来基础上作用于被卡管体的实际扭矩将显著提高。且管柱螺纹磨损及钳牙对管柱损伤有所改善,扭矩检测数据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悬吊主钳,背钳悬浮于主钳之下的后导杆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悬吊背钳,主钳悬浮于背钳之上的后导杆组件连接示意图;
图3为图1图2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含主钳尾座1、连接体3、中心导杆4、端帽5、弹簧6、外筒7。主钳尾座1固定在主钳壳体尾部,连接体3固定在中心导杆4上端,主钳尾座1与连接体3之间为活动连接,成为主钳支反力作用点,中心导杆4与外筒7之间有弹簧6支撑形成伸缩杆,外筒7与背钳尾部8之间为刚性连接,主钳尾座1端部为球体2,球体2与连接体3构成万向铰连接。
如图2所示,一种动力钳主钳、背钳后导杆连接机构含主钳尾座1、连接体3、中心导杆9、弹簧11、外筒10。主钳尾座1固定在主钳壳体尾部,连接体3固定在中心导杆9上端,主钳尾座1与连接体3之间为活动连接,成为主钳支反力作用点,连接体3与背钳尾部12之间有弹簧11支撑形成伸缩杆,外筒10与背钳尾部12之间为刚性连接,主钳尾座1端部为球体2,球体2与连接体3构成万向铰连接。
如图3所示,连接体3侧面设置有扭矩传感器13,主钳尾座1端部球体2的侧压力信号作为主钳扭矩信号采集点,主钳工作时,其尾部作用力直接作用于扭矩传感器13,扭矩传感器13所测得的扭矩为主钳的输出扭矩,也是管柱所承受的实际旋扣扭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付蕾,未经付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6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膏空腔模的组装方法
- 下一篇:可调式拉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