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桶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920146957.1 申请日: 2009-03-30
公开(公告)号: CN201387145Y 公开(公告)日: 2010-01-20
发明(设计)人: 詹皓程 申请(专利权)人: 詹皓程
主分类号: F24H7/02 分类号: F24H7/02;F24H4/04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周国城
地址: 台湾省*** 国省代码: 中国台湾;7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加热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水的装置,尤指一种能对水加热且具有双重容器构造而能避免集垢的加热桶。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桶结构请参看中国TW专利证书号第M345224号的「热水储存桶的盘管式热交换器结构」实用新型专利案,是运用在太阳能及传统电热水器内的热储存桶,

该热水储存桶是由一外桶包覆着内桶,并在之间置有保温层,而在内桶空间填注有饱和的水量,并在中间以及上、下位置分别设有加热器以及热交换器,借此以太阳能、电能的热能加热内桶内的水,将由热交换器进入的冷水透过热交换器本身的皱折增加面积传导加热后,再转换成热水输出。

前述加热桶结构中的加热器在加热时,水中的钙、镁化合物会成为锅垢堆积于加热器的金属管上,进而影响热交换的效率,长时间累积的集垢不但降低加热的效果,甚至会引发爆炸。其次,部份既有的加热器的金属管是利用冷媒或油等其它物质传热,如此的设计则有管子破裂,导致冷媒、油等物质污染水的问题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加热桶,通过双重的容器构造产生隔离加热器的作用,以加热器间接加热水的方式达到避免集垢问题的发生,以解决既有加热桶结构的加热器存在容易产生集垢、热传导不佳以及容易污染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加热桶,其包括:

一桶体;

一加热管容器,其设于该桶体内并结合于该桶体的内壁,该加热管容器的内部未与该桶体的内部相通;以及

一加热管,该加热管是设置于该加热管容器内。

所述的加热桶,其所述桶体设为不锈钢的柱形桶体,并且于该桶体的周围各设有一冷水入口以及一热水出口,其中该冷水入口的位置低于该热水出口,所述加热管容器系结合于该桶体的底部。

所述的加热桶,其所述加热管容器是不锈钢的环形桶体,所述加热管是具有两端的铜管,其配合该加热管容器的环形环绕为螺旋的形状,并且两端朝外穿出该加热管容器以及所述桶体。

所述的加热桶,其所述加热管容器是环绕为螺旋形状的管体,所述加热管是具有两端的铜管,其配合该加热管容器的形状,以螺旋的形态穿置于该加热管容器内,并且两端朝外穿出该加热管容器以及所述桶体。

所述的加热桶,其所述加热管容器是柱形的桶体,所述加热管是电热管。

所述的加热桶,其使用时是于加热管容器内盛装软水,接着加热管对加热管容器内的软水加热,透过加热管容器以间接的方式加热桶体内的水成为热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以加热管直接加热加热管容器内的软水,因此能够降低加热管周围的集垢现象。此外,由于加热管容器将加热管与桶体隔离,因此可以降低加热管污染桶体内的水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将加热管容器设于桶体的底部,并将冷水入口设于热水出口的下方,如此的加热方式更能符合热水上升而冷水下降的热对流原理,可达到使用时加热更加快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剖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剖面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剖面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A热水B软水

C压缩机D冷媒

10桶体11冷水入口

12热水出口20加热管容器

30加热管20A加热管容器

30A加热管20B加热管容器

30B加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加热桶,请参看图1、2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包括一桶体10、一加热管容器20以及一加热管30,其中:

桶体10是由不锈钢等防锈金属制成,其是柱形的桶体并可将水储存于内部,于桶体10周围分别形成一冷水入口11以及一热水出口12,其中冷水入口11的位置位于热水出口12的下方,以利由冷水入口11进入桶体10内的水热对流。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以冷水入口11供冷水流入桶体10内储存,而热水出口12则是供桶体10内被加热后的热水A流出。

加热管容器20是由不锈钢等导热且不易集垢的材质制成,其是环形的桶体并且体积小于所述的桶体10而能容置于其内部,加热管容器20结合于桶体10的底部,并且未与桶体10的内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以加热管容器20内的空间提供钙、镁的化合物含量低的软水B、或纯水储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皓程,未经詹皓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695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