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组织培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47137.4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713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陈吉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吉宗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雪静;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组织培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培养装置,特别是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室内快速且大量繁殖植物种苗的方法,一般使用荧光灯管(tube fluorescent lamp)为人工光源。然而,基于灯管的使用寿命、发光的光谱、发光效率不够理想与发热大,不仅耗电成本高,并必须以冷媒、压缩机或致冷芯片来降低温度,使得其制造及使用成本居高不下。
近年来光电技术的进步大幅提升了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 Diode,LED)的亮度与效率,且有多种的光谱可选择,再者,发光二极管具有高光电转换效率、使用直流电、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与低发热等几项优点,使得利用此种光源在农业生产上变得可行。如图1所示,为一种LED植物培养装置,其于架体A1的托板A11上设置复数培养皿A2,每一培养皿A2内均放有栽培物A5,架体A1的顶板A12则布设有复数发光二极管A3,朝向培养皿A2投射光线而提供栽培物A5成长所需的光源。由于顶板A12与培养皿A2之间必须具有一定距离的间距,才够设置发光二极管A3或将培养皿A2装置于托板A11上,因此必须于顶板A12上设置大量的发光二极管A3,才能提供充足的光源予培养皿A2内的栽培物A5。再者,发光二极管A3部份投射光线照射于培养皿A2外,造成光损失而增加培育成本。
由此可知,如何改良植物培养装置的光源结构,藉以降低光损失而降低其制造成本及节约能源,同时使其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而能更适于植物光合作用与生长,并使植物更适于运送,是本创作人以及从事此相关行业的技术领域者亟欲改善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光损失,同时能够依据不同栽培物的需求而产生不同的照明效果的植物组织培养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植物组织培养装置,包含:培养箱,包含复数层架;复数培养装置,设置于复数层架上,每一培养装置收容栽培物;复数光源装置,分别设置于复数培养装置上,每一光源装置依据光线参数投射光线至栽培物;及控制装置,连接复数光源装置,用以设定每一光源装置所对应的光线参数。
本实用新型以LED作为光源并设置于栽培物上方,经由凹槽表面的反射面反射LED的光线而集中投射于承载件的栽培物,不仅低温、省电,并可藉由集中照射而降低光损失,此外,本实用新型经由控制装置设定每一光源装置所对应的光线参数,使每一光源装置依据其所对应的光线参数投射光线至栽培物,即可依据不同栽培物的需求而调整光谱、光强度、光照射时间,藉以提升栽培物的生长速率,使组培苗栽培更具经济性。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LED植物培养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控制模块的外观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层架的外观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光源装置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A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一)。
图9B为本发明培养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二)。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培养装置
11..............承载件
111.............定位槽
112.............定位勾
1121............倾斜面
12..............罩覆件
121.............通气孔
122.............卡勾
1221............本体
1222............勾部
123.............定位扣
1231............倾斜面
14..............光源装置
141.............反射件
142.............透孔
143.............凹槽
1431............反射面
144.............基座
145.............穿孔
146.............灯板
147.............卡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吉宗,未经陈吉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1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团米线自动成型装置
- 下一篇:水稻秧盘育秧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