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书壳机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7624.0 | 申请日: | 2009-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381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7 |
发明(设计)人: | 彭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彭宏伟 |
主分类号: | B42C7/00 | 分类号: | B42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书壳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装书等精装书壳的制作装置,具体的涉及一种可准确定位、无需消耗电能的机械式书壳机。
背景技术
书壳是书刊的外衣,对于书藉来说,它一方面起着外部装饰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书籍使其具有完好的使用性。因此,书壳不仅应有美观的外表,而且还应有耐用性,制作材料便宜而不变形。为了满足人民对书刊日益增长的要求,在大批量的生产中,还要求书壳的制作及与书芯的套合,更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的生产。根据国家行业标准CY/T.6-91精装书壳质量的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书壳分为整面书壳和接面书壳两种。接面书壳的封面材料不是一整块,通常是封面和封底用一种材料,书腰用一种材料并接而成(如布腰纸面、皮腰布面和包四角的封面)。精装书壳是由软质裱面封皮,内纸板材料和脊板纸材料三部分组成。脊板纸能使书壳中腰坚固和富有弹性,便于烫印;在翻阅全书时,脊板纸是支持书芯的弹性支柱。
常规在制作书壳时,需要将封皮固定,然后准确的将封面内纸板和脊板放置在封皮的带胶面,然后粘结裱装,形成整洁而美观的书壳,但现有书壳机大量借助照明灯具进行对正,并采用可产生负压的抽风机作用于封皮防止平面,以提供其定位性能,该方式谁让能够实现定位的准确性,但是书壳机的使用成本较高,能耗高,不适合于工业化生产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实现书壳制作方式简单高效操作的机械式书壳机,其能够通过机械元件实现封皮与内纸板和脊板的快速精确对位,并完成书壳制作,不消耗电能和其他能源,在提高书壳制作效率的同时降低了书壳的制作成本。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机械式书壳机,包括一封皮承载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皮承载平台上连接设置一支架,所述支架上架设有防粘压板和两定位臂,所述防粘压板与所述支架铰接设置,所述两定位臂连接设置在一架设于支架上的支撑轴上,与所述两定位臂以所述支撑轴为轴心转动设置,所述两定位臂的一端均设置有与所述封皮承载平台相接触的压合面。
具体的讲,所述两定位臂与所述支撑轴滑动套装设置,所述两定位臂上设置有可将定位臂定位于所述支撑轴某一位置的紧固元件。
所述支撑轴架设于所述支架上的一端部设置有一驱动手柄,所述驱动手柄转动时,带动支撑轴和所述两定位臂转动。
所述防粘压板的两端与所述支架铰接设置使防粘压板可绕所述支架转动,防粘压板转动至于所述封皮承载平台相接触时压持封皮一边缘于封皮承载平台上。
所述两定位臂延伸方向与所述防粘压板垂直设置,在所述两定位臂和所述防粘压板均位于所述承载平台上时,所述防粘压板位于封皮一顶部边缘,所述两定位臂位于所述封皮上固定脊板的两侧。
所述两定位臂为平面金属板材,所述金属板材的两端面垂直于所述封皮承载平台设置。
所述承载平台上设置一供封皮包覆内纸板操作的开槽,所述槽内设置沿开槽方向并行设置的弹性胶辊。
所述机械式书壳机进一步包括一切角机,所述切角机包括一切刀和切刀一侧设置的书壳角部插入槽。
所述切角机固定设置与所述封皮承载平台的一边缘部。
该机械式书壳机的结构简单,只需要一平面的封皮承载平台,以及在封皮承载平台上设置一支架,架设一设置两定位臂的支撑轴,以及铰接防粘压板即可。防粘压板和两定位臂均可转动设置,即防粘压板转动至于所述封皮承载板接触时,防粘压板可将封皮的一横向边缘压固于封皮承载平台上,如此当封皮的粘合面向上放置于该封皮承载平台上时,防粘压板于该封皮的横向边缘进行压固。两个定位臂的作用是定位两块内纸板和脊板,将两定位臂抬高后调整定位臂于所述支撑轴上的位置,并通过紧固元件将定位臂的位置进行固定,该紧固元件例如可以是紧固螺栓。然后通过旋转支撑轴可使两定位臂旋转,两定位臂最佳为平面金属板制成的曲臂,其末端与封皮承载平台接触面为一平面或具有凸起平台的接触面。当两定位臂旋转下压至封皮承载平台后,两定位臂之间的空间与脊板的宽度相当,用于放置脊板,脊板的一端顶靠所述防粘压板,两定位臂的外侧紧贴放置两块内纸板。如此,封皮和内纸板及脊板间的位置精准的固定,可以进行包覆封装作业,完成书壳的制作。整个过程无需消耗电力和借助其他电力消耗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彭宏伟,未经彭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6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配电变压器防烧自动保护装置
- 下一篇:基于GPRS的智能化箱式变电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