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侧盲点影像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47849.6 | 申请日: | 200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93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家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荣 |
主分类号: | B60R1/08 | 分类号: | B60R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乾诚五洲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42 | 代理人: | 付晓青;杨玉荣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盲点 影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侧盲点影像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后照镜用的壳体,所述壳体上加装有可拍摄车体行进间视角盲点处影像的摄影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人最重要且最普及的代步交通工具之一,因此行车安全的相关技术也是汽车产业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而在行车中因为驾驶者在驾驶座位上的视角是受限制的,因此在驾驶汽车时便会产生所谓的行车盲点,也就是车体周边的无法从驾驶座上直接观察到的地方,例如车体前缘的两侧处即为行车中最难克服的行车盲点处,驾驶者的视线因为受前方的引擎盖所阻挡而无法直接观察到车体前缘的两侧处,因此在行车中仅能通过对车体的感觉来判断前车轮的动向。然而若前车轮处有坑洞、障碍物,甚至行驶在沟渠边时,前缘两侧处的盲点可能导致前轮因不慎而落入坑洞、碰击障碍物或者滑落沟渠等等危险,对行车的安全产生相当的威胁;
此外,车体两侧后方处也是行车安全中最不易克服的盲点,行车中当驾驶者需要切换车道时,如果他无法看见侧后方或邻近侧车道上是否有其它来车的话,极易造成追撞意外。然而现有技术中虽然车体上设有可对应该行车盲点的后照镜,然而汽车后照镜实际上所能监看的视角较为狭隘,无法掌握后方相邻车道处的车辆,并且于镜中反射后所见的后方车体位置远近并不易拿捏判断,因此仅以后照镜的监看并无法确实地消除该视角上的行车盲点。再者,倘若在下雨天行车时,更可能因为后照镜镜面上的水滴、水渍及雾气等因素而增加掌握车体侧后方处来车的困难度。故综上述述,如何消除前述的行车盲点将成为行车安全上的一种关键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构造上改良的车侧盲点影像装置,以达到提高行车安全并消除行车盲点的功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侧盲点影像装置,所述车侧盲点影像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为壳体;
前镜头,所述前镜头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缘处,在组装于车体上后对应拍摄车体的前缘两侧位置处的影像;
后镜头,所述后镜头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缘处,所述后镜头面朝所述本体的正侧向,在组装于车体上后对应拍摄车体的侧后方向位置处的影像;和
照地灯,所述照地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下缘处,以辅助照明车体两侧的地面。
最好,将所述后镜头自下缘处更改设置在所述本体的横侧缘处。
最好,所述本体是一个与所述前镜头、所述后镜头和所述照地灯一体成型的完整车用后照镜外壳。
最好,所述本体是拆卸式的车用后照镜镜壳,用来装配设置在现有技术的车用后照镜前半部驱动马达装置及镜片上。
最好,所述本体是覆罩外加式的车用后照镜壳体,用来额外地覆罩装配设置在现有技术的车用后照镜上。
最好,所述前镜头和所述后镜头为CCD镜头。
最好,所述前镜头和所述后镜头为CMOS镜头。
最好,所述前镜头和所述后镜头的角度是可调整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侧盲点影像装置,所述车侧盲点影像装置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是完整的车用后照镜外壳,用来设置后照镜镜面;
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本体上;
前镜头,所述前镜头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在组装于车体上后对应拍摄车体的前缘两侧位置处的影像;
后镜头,所述后镜头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且面朝所述本体的正侧向,在组装于车体上后对应拍摄车体的侧后方向位置处的影像;和
照地灯,所述照地灯设置在所述固定座的下缘处,以辅助照明车体两侧的地面。
最好,所述固定座利用黏贴手段黏贴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下侧缘。
最好,所述固定座利用固定件固定在所述本体的下侧缘。
当将本实用新型运用于行车安全时,与车内的显示面板相配合即可将前镜头和后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显示于驾驶座,而当使用者可在显示面板上观察前镜头所拍摄的前缘两侧处的影像时,即使车轮处有坑洞、障碍物,甚至于行驶在沟渠边时也不至于因未能察觉而导致危险。
再者,当使用者在显示面板上可观察后镜头所拍摄的侧后方处的影像时,使用者在切换车道时可清楚的掌控邻近车道上的后方来车,且在距离的远近的掌控上也较为准确。此外即使是在雨天也可以避免因为后照镜上的水滴、水渍及雾气等而无法看清该行车盲点处的来车,对于行车安全有莫大帮助和益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实施例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变形实施例的外观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荣,未经张家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47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