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动油压泵浦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0544.0 | 申请日: | 2009-05-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4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洪荣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荣良 |
主分类号: | F15B15/18 | 分类号: | F15B15/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马铁良 |
地址: | 中国台湾嘉义县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 油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动油压泵浦,主要是对手动泵浦其一端一体结合以方向控制阀,使该手动泵浦组体在配合具有双油管的油压缸使用时,可通过具有精简的构件来方便使用时的组装,及降低该手动泵浦整体的成本。
背景技术
传统的手动油压泵浦组体的形态相当多,其中有单油缸及双油缸的驱动组体型态,上述单油缸或双油缸驱动的手动油压泵浦组体通常是必须包含以一端组设以泵浦出、入油口的储油槽,及一方向控制阀、作为结合两油管的油压缸,与结合储油槽一端出、入油口及方向控制阀的出、入油接头构件。在此是以一单油缸驱动的手动油压泵浦组体(参图1)其是在一储油槽10一端各形成有可连接出油接头20及入油接头40的泵浦出、入油口101、102,在其间结合以出油接管30的出油接头20、入油接头40一端可组设一方向控制阀50,及介于该方向控制阀50与油压缸70之间则配合有两油管60,依此对上述的手动油压泵浦构件在组装时必须依序将该诸多构件逐一组设以组成一单油缸驱动的手动油压泵浦组体80,使得整体构件不仅繁琐且在组装实施亦相当耗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即是鉴于目前既有的手动油压泵浦组体其间在构件组装时存有构件繁多且组设耗时来作一改良,以期对手动泵浦其一端一体结合以方向控制阀,使该手动泵浦组体在配合具有双油管的油压缸使用时,具有精简的构件可方便使用时的组装,及降低该手动油压泵浦整体的成本。即该控制液压油流量及驱动油压缸作动的所述方向控制阀与所述手动泵浦被结合制成一体,所述单一油压缸通过所述两油管同所述方向控制阀相连,并通过连接油路控制液压油流量及驱动所述油压缸作动。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将控制液压油流量及驱动油压缸作动的方向控制阀与手动油压泵浦结合成一体,使该作用端一体设有方向控制阀的手动油压泵浦在与可结合两油管的单一油压缸组装时,具有精简的构件组成同时可降低手动泵浦组体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用手动泵浦组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手动泵浦组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手动泵浦组体的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手动泵浦组体的油压回路配置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习用〕
10储油槽 101出油口
102入油口 20出油接头
30出油接管 40入油接管
50方向控制阀 60油管
70油压缸 80手动泵浦组体
〔本实用新型〕
1手动泵浦 11前底座
12枢轴 13流量调整钮
13a止回阀 13b泄压阀
2手动压杆 3储油槽
31扣钩 4方向控制阀
40泵浦出油口 41出油接口
42入油接口 43泵浦入油口
44换向手把 5、5′油管
6油压缸 61入油接头
62出油接头 7手动泵浦组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手动油压泵浦,参图2,主要是由手动泵浦1、手动压杆2、储油槽3、方向控制阀4、两油管5、5′、油压缸6以组成一手动泵浦组体7;其中,
手动泵浦1,其具有泵浦入油口作为液压油回流的入口,及泵浦出油口作为液压油送出的出口,设在手动泵浦1一侧的前底座11作为支撑定位设置,手动泵浦1上方藉由枢轴12与手动压杆2进行连接,后方则与储油槽3进行连接。
手动压杆2,其是控制手动泵浦1的动力设置。
储油槽3,其是作为液压油储存的空间,及在后侧朝上形成一扣钩31,以对不使用的手动压杆2末端予以方位限制,亦可方便人手部的提拿。
方向控制阀4,其是作为控制液压油的流向以驱动连接的单一油压缸6做所需的升降作动,其作用侧设有出油接口41及入油接口42,以配合两油管5的方位衔接。
两油管5、5′,是各别连接在方向控制阀4与单一油压缸6间的管路,其一油管5与方向控制阀4的出油接口41及单一油压缸6的入油接头61进行连接,另一油管5′则与方向控制阀4的入油接口42及单一油压缸6的出油接头62进行连接。
油压缸6,是提供升降动力的输出设置,在其上、下段落各形成有入油接头61及出油接头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荣良,未经洪荣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05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