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控制电流保护器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1638.X | 申请日: | 2009-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491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敏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敏德 |
主分类号: | H01H73/30 | 分类号: | H01H73/30;H01H73/04;H01H73/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控制 电流 保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控制电流保护器。
背景技术
一般的市面上的电流保护器,其设计的种类甚多,但目的大致相同,皆在电流达到断路的电流过载时,可由电流保护开关内的一动触片,自动弹跳以切断电流,进而达到确保使用者的用电安全。
由于电流保护器的种类不同,而有不同的构件设计,因此,虽然其目的大致相同,但在实际使用上却常因其不同构件的设计,而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传统的电流保护器的结构,缺点在于结构复杂,组成元件过多,导致组合后的整体开关结构体积较大且较厚,相对地增加其制造成本,同时,势必影响市场竞争力,实有改进必要。另外,传统的电流保护器在自动断路后,要想重新闭合电路,只能手工操作,不能进行远程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进行自动闭合电路操作的智能控制电流保护器。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控制电流保护器,包括壳体、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动触片、按压手柄和为按压手柄提供复位弹力的弹性件;所述动触片包括簧片本体和固定在簧片本体上的动触点;所述簧片本体包括一个基部、一个电连接部、和两个弹性部;所述动触点设置在所述基部上;所述电连接部为平直片状,其一端与所述基部一侧端的中间部位相连,其另一端作为定位端;所述两个弹性部对称设置在所述电连接部的两侧,两个弹性部的形状相同,均为V形的折弯片状,所述各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基部连接,所述各弹性部的另一端作为定位端,所述各弹性部的弯曲处作为折弯区;所述电连接部与两个弹性部之间留有间隙;所述动触片中电连接部的定位端固定在壳体中、且与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所述动触片中各弹性部的定位端固定在壳体中;所述按压手柄包括柄部、和用于按压所述动触片中各弹性部折弯区的按压部;所述按压部的形状与所述动触片的形状相配合;还包括一个用于驱动按压手柄做按压动作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滑管、套设在滑管上的线圈、设置在所述滑管中的动铁心、用于为所述动铁心提供复位弹力的复位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按压部在将施加在柄部上的外力传递给所述各弹性部折弯区后,所述折弯区在发生形变弯曲的同时,带动所述电连接部和基部移动,从而使得基部上的动触点与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片由不锈钢制成;所述电连接部的定位端长出所述各弹性部的定位端;所述各弹性部的折弯区位于其中间部位处;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按压手柄的柄部与壳体之间,其一端抵在所述壳体上,另一端抵在所述按压手柄的柄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连接部包括电连接部本体和定位端,其定位端的末端处设有防脱阻挡区,所述防脱阻挡区的宽度大于所述电连接部本体的宽度;所述各弹性部的定位端的末端处沿着距离所述动触片基部从近到远的方向依次设有阻挡区和定位区,所述阻挡区的宽度大于所述定位区的宽度;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固定部和接线部,其固定部固定在所述壳体中,其接线部伸出壳体;所述固定部的中间设有一个定位孔和一个位于所述定位孔上方的限位槽;所述固定部的一侧端设有一个定位槽。
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智能控制电流保护器还包括一个用于绝缘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一侧端设有凸出的定位凸台,另一侧端设有用于定位所述各弹性部中定位区的定位槽,所述支撑件的顶端还设有用于限位所述各弹性部动作的止挡凸台;所述止挡凸台的中间处设有一个下凹的凹槽;所述定位凸台的形状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定位孔相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片电连接部的定位端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限位槽中,所述电连接部的防脱阻挡区位于所述定位槽中;使得所述各弹性部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侧,所述动触片电连接部的防脱阻挡区位于第一接线端子的另一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动触片的电连接部位于所述止挡凸台的凹槽中;所述动触片的各弹性部定位端的定位区设置在所述止挡凸台的定位槽中,所述各弹性部的阻挡区抵在所述止挡凸台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弹性件是与按压手柄柄部连成一体的螺纹弹簧或波浪板簧;所述按压手柄的按压部的底端中间处设有一个凹槽,所述凹槽左右两边各设一个用于按压所述动触片折弯区的按压区;所述凹槽的形状与所述电连接部相配合,使得按压部在按压各弹性部折弯区的过程中不妨碍所述电连接部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敏德,未经张敏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16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