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的污染液加注工具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2088.3 | 申请日: | 2009-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9461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7 |
发明(设计)人: | 曹建军;吕宏楠;杜立鹏;张万;李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
主分类号: | B01L3/00 | 分类号: | B01L3/00;B01L3/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梁瑞林 |
地址: | 45301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过滤器 多次 通过 试验 污染 加注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用于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的污染液加注工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污染液注入系统由污注油箱、循环泵、净化过滤器、搅拌器、定量泵组成。这种污染液注入系统结构复杂、成本高,一般用户的试验台上不采用此装置,仅使用普通量具进行加注,无法保证流量准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能保证流量准确的污染液加注工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用于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的污染液加注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加注漏斗和加注接头连接组成;加注漏斗下部的小直径端有一个圆柱段,在圆柱段上有外螺纹,圆柱段的内径为15~40mm,在加注漏斗的外圆锥面上有两条平行于加注漏斗上端面的环形刻线,位于上面的环形刻线所在平面与加注漏斗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1=0.3h,位于下面的环形刻线所在平面与加注漏斗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2=0.5h,h为加注漏斗的上端面与圆柱段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加注接头由上部的连接螺母和下部的加注管组成,连接螺母拧在加注漏斗圆柱段的外螺纹上,加注管与连接螺母的封闭下端面连接为整体,加注管的内孔与连接螺母的内腔连通,加注管为内孔直径不同的系列零件,其内孔直径d=0.5~10m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能保证流量的准确性。本实用新型的成本仅为污染液注入系统的千分之一以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加注漏斗1和加注接头处于分离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参见图1,用于过滤器多次通过试验的污染液加注工具,其特征在于,它由透明塑料制成的加注漏斗1和加注接头2连接组成;加注漏斗1下部的小直径端有一个圆柱段1a,在圆柱段1a上有外螺纹,圆柱段1a的内径为15~40mm,在加注漏斗1的外圆锥面上有两条平行于加注漏斗1上端面的环形刻线,位于上面的环形刻线所在平面与加注漏斗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1=0.3h,位于下面的环形刻线所在平面与加注漏斗1上端面之间的距离h2=0.5h,h为加注漏斗1的上端面与圆柱段1a的上端面之间的距离;加注接头2由上部的连接螺母2a和下部的加注管2b组成,连接螺母2a拧在加注漏斗1圆柱段1a的外螺纹上,加注管2b与连接螺母2a的封闭下端面连接为整体,加注管2b的内孔与连接螺母2a的内腔连通,加注管2b为内孔直径不同的系列零件,其内孔直径d=0.5~10mm。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通过试验得到不同浓度的污染液通过不同内孔直径的加注接头2时的流量,编制成内孔直径和不同浓度的污染液的流量对照表。当实际加注时,根据污染液的浓度选择对应的加注接头2进行加注。当污染液的液面位于两条环形刻线之间时,向加注漏斗1中补充污染液。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加注漏斗1圆柱段1a的内径为15~40mm,h=110mm,h1=0.3h,h2=0.5h。加注接头2有5个,加注接头最小内孔直径为2mm,内孔直径增大的步长为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未经航空工业总公司过滤与分离机械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20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角向钻
- 下一篇:一种具有加固的换向器的汽车起动马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