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少汽车碰撞死伤危险的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2852.7 | 申请日: | 2008-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2636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31 |
发明(设计)人: | 姜仁滨;王宛珏;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仁滨 |
主分类号: | B60R21/34 | 分类号: | B60R21/34;B60R19/54;B60R21/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30070甘肃省兰***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少 汽车 碰撞 死伤 危险 前轮 前单棱架 自动 升降 挡板 | ||
1、减少汽车碰撞死伤危险的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其特征是:在每个前轮(2)前方装有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结构(3),它具有连动箱(11)、单棱架(26)和侧推挡板(27),连动箱(11)固定在汽车底架纵梁(4)的前端外侧和前轮(2)内侧的中间,其两侧壁上开有向上倾斜的滑动斜槽(14),连动箱(11)中具有动力装置(18),还有控制电路,以及一端装于水平滑动轴(19),另一端与动力装置相连的多个连杆(17),在底面外面两边沿装有一对固定轴承(15),其中的固定转轴为平头螺杆(16),在连动箱(11)外侧前轮(2)前方的单棱架(26)具有一根棱柱,棱柱与连动箱(11)位置平行,且向下延伸到路面上方,平头螺杆(16)穿过单棱架(26)上的竖直光滑长槽(20),将单棱架(26)连接在连动箱(11)侧面上,单棱架(26)可绕平头螺杆(16)转动和上下移动,在单棱架(26)顶端具有水平滑动轴(19),水平滑动轴(19)穿过连动箱(11)侧壁上的滑动斜槽(14)和连杆(17)连接,在单棱架(26)下端装有弹性盒(23),弹性盒(23)内装有压缩弹簧(L1、L2)和压触开关(k1、k2),在单棱架(26)外侧装有侧推挡板(27),侧推挡板(27)垂直向下,并与汽车底架纵梁成30°-45°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汽车碰撞死伤危险的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其特征是:所述连动箱(11)的两侧壁上有一对向前、向上倾斜30°的长滑动斜槽(14),和一对向后、向上倾斜30°的长滑动斜槽(14),向前的长滑动斜槽(14)和向后的长滑动斜槽(14)的下端交叉重合在一起,在两长滑动斜槽(14)的最高处有一个压触开关(k1、k2),或有一对向后、向上倾斜的长滑动斜槽(14),和一对向前、向上倾斜起缓冲作用的短滑动斜槽,向后的长滑动斜槽(14)和向前的短滑动斜槽的下端交叉重合在一起,在向后的长滑动斜槽(14)的最高处有一个压触开关(k1),连动箱(11)中滑动斜槽(14)的下端处,装有一个单向弹性挡头(21),在向后滑动斜槽(14)下方,装有一个撑杆(22),在单向弹性挡头(21)附近装有一个和压触开关(k1)并联的压触开关(k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汽车碰撞死伤危险的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其特征是:所述单棱架(26)是由一根很粗壮结实的单根棱柱构成的升降架,在这根棱柱下部外侧装有卡槽(28),卡槽(28)的上、下有两个螺母,卡槽(28)的外侧表面为一斜面,卡槽(28)和汽车底架纵梁(4)间的夹角为30°-45°,单棱架(26)顶端的平头的水平滑动轴(19)贯穿于连动箱(11)两侧的滑动斜槽(14)中,固定轴承(15)中的平头螺杆(16)贯穿于单棱柱(26)中部的竖直光滑长槽(20)中,水平滑动轴(19)和平头螺杆(16)将单棱架(26)话动连接到连动箱(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汽车碰撞死伤危险的前轮前单棱架自动升降侧推挡板,其特征是:所述侧推挡板(27)是一块具有弹性的长方形钢板,钢板上沿中部有一个小圆洞,下部有一个圆弧形长槽(29),圆弧形长槽(29)的中心为上沿中部的小圆洞中心,半径为卡槽(28)上下两个螺母的间距,圆心角为90°,有两个平头公螺丝(16)通过上沿中部的小圆洞和下部的圆弧形长槽(29),插在卡槽(28)的上、下两个螺母中,侧推挡板(27)通过上下两个平头公螺丝(16)挂在卡槽(28)的斜面上,侧推挡板(27)可绕上沿中部的公螺丝自由转动,可沿单棱架(26)上的竖直光滑长槽(20)上下移动,在转动和上下移动的过程中侧推挡板(27)的上下沿与地面始终保持平行,不会碰到地面,侧推挡板(27)的前边和卡槽(28)的前侧面构成一个弹性盒(23),弹性盒(23)中有一个硬弹簧(L1)和一个压触开关(k1),前轮(2)和卡槽(28)间有一挡泥板(30),挡泥板(30)、侧推挡板(27)的后边和卡槽(28)也构成一个弹性盒(23),其中也有一个硬弹簧(L2)和一个压触开关(k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仁滨,未经姜仁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285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雨刷臂
- 下一篇:一种车内监视记录系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