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3442.4 | 申请日: | 2009-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225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24 |
发明(设计)人: | 姜电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N15/02 | 分类号: | F02N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单向 衬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特别是涉及一种油槽一端呈封闭状态的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属于摩托车发动机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发动机单向器由齿轮、内环和铜衬套组成,如图2所示,齿轮在内环外面,齿轮和内环为焊接连接,铜衬套在内环里面,铜衬套和内环为紧配合。单向器铜衬套内面再与单向器轴间隙配合(图中未显示)。如图1(A)、(B)、(C)所示,现有的摩托车的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油槽为不封闭的,润滑油不能停留在油槽内,由于铜衬套是安装在内环内的,易使内环拉毛,增加了摩擦,易产生高温,铜衬套容易卡死,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油槽由不封闭改为封闭,油始终在油槽内保持润滑状态,使内环保持润滑。内环与铜衬套不产生拉毛现象,减少摩擦和带来的高温,内环始终在同一温度状态下,不会卡死,始终顺畅,延长内环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包括外背层、内衬层、油槽和内孔,外背层和内衬层为粘接连接,油槽在内衬层内侧,呈斜向设置,油槽开口方向与内孔相通,铜衬套呈圆环体形,铜衬套一侧有一条纵向接缝,所述油槽一端与内衬层一侧边缘相通,而油槽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油槽另一端与内衬层一侧边缘不相通,有一小段距离。
所述油槽截面呈弧形或凹形。
所述油槽截面呈弧形。
所述油槽深度小于内衬层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油始终在油槽内保持润滑状态,使内环保持润滑。内环与铜衬套不产生拉毛现象,减少摩擦和带来的高温,内环始终在同一温度状态下,不会卡死,始终顺畅,延长内环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1(A)原产品主视图;
附图1(B)原产品左视图;
附图1(C)原产品展开图;
附图2原产品和内环、齿轮组合结构剖视图;
附图3(A)本实用新型主视剖视图;
附图3(B)本实用新型左视图;
附图3(C)本实用新型展开图;
附图3(D)本实用新型油槽剖视放大图;
附图4本实用新型和内环、齿轮组合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外背层 2内衬层 3油槽 4内孔 5内环 6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3(A)、(B)、(C)、(D)所示,一种发动机单向器铜衬套,包括外背层1、内衬层2、油槽3和内孔4,外背层1和内衬层2为粘接连接,油槽3在内衬层2内侧,呈斜向设置,油槽3开口方向与内孔4相通,铜衬套呈圆环体形,铜衬套一侧有一条纵向接缝,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3一端与内衬层2一侧边缘相通,而油槽3另一端呈封闭状态,油槽3另一端与内衬层2一侧边缘不相通,有一小段距离。所述油槽3截面呈弧形。所述油槽3深度小于内衬层2厚度。油槽3一端为封闭的,油始终在油槽3内保持润滑状态,使内环5保持润滑,内环5与铜衬套不产生拉毛现象,减少摩擦和带来的高温,内环5始终在同一温度状态下,不会卡死,始终顺畅,延长内环5和齿轮6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的通常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未经余姚市电波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34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铟锡氧化物素胚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调速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