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式三双脱硫塔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3686.2 | 申请日: | 2009-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384914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波 |
主分类号: | B01D53/50 | 分类号: | B01D53/50;B01D53/7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3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式三双 脱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氨法脱除锅炉烟气SO2脱硝专用塔,尤其涉及一种单式三双脱硫塔。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脱除锅炉烟气脱硝塔,大都直接采用常规单塔,其存在的缺陷是:常规单塔,循环吸收液直接与高温烟气接触,不但使吸收反应变缓,还会使部分反应产物分解,影响吸收效果;常规单塔在脱硫循环液池中直接将亚硫酸铵氧化成硫酸铵,为保证外排副产品的品质,循环液成分主要为硫酸铵。吸收液中对So2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是亚硫酸铵,而硫酸铵成分对吸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单塔对脱硫效率有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也有部分采用多塔组合的方式,多塔组合能解决常规单塔的上述问题,但系统复杂,烟气流程阻力大,能耗较高,装置占地面积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齐全,脱硫效果好,无堵塞、无阻力、易防腐处理的单式三双脱硫塔。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式三双脱硫塔,其塔体分为三段,塔体下段为吸收循环液池、塔体中段为浓缩降温段,塔体上段为吸收段,烟气入口设在浓缩降温段的一侧,浓缩降温段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用断塔板与吸收段和吸收循环液池进行隔离;设在浓缩降温段和吸收段之间的断塔板上均匀分布有风帽,对进入吸收段的烟气起均布作用,使吸收段中的循环吸收液不会穿过断塔板直接进入浓缩降温段,而在浓缩降温段降温后的烟穿过断塔板上的风帽,均匀地进入吸收段,有利于烟气中So2的均匀吸收。吸收循环液池、浓缩降温段、吸收段三段之间固定连接,浓缩降温段中设有浓缩降温喷淋层,设在浓缩降温段中的浓缩降温喷淋层位于烟气入口的上方。浓缩循环泵通过管道分别连接硫铵循环缓冲罐和浓缩降温喷淋层,硫铵循环缓冲罐通过管道与浓缩降温段连接,构成一个浓缩降温循环。吸收段中设有吸收喷淋层、填料层,设在吸收段中的吸收填料层位于吸收喷淋层的上方。吸收循环泵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循环液池吸收喷淋层连接,吸收液导管两端分别连接吸收段和吸收循环液池,构成So2吸收循环。吸收循环液中主要成分为亚硫酸铵、亚硫酸氢铵,对So2起吸收作用的主要成份为亚硫酸铵。双循环系统设计,使吸收循环液的pH值利浓度可以相对灵活控制,吸收循环液中硫酸铵的浓度很低,亚硫酸铵的含量相对较高,使So2吸收率高。
本实用新型具有双级氧化段,双级除雾器,一段氧化在塔底部,在塔的三段反应净化后的液体通过外管连接引到塔底段氧化段,在此段用氧化空气进行氧化,氧化段设有几层孔板,氧化空气自下而上反应由亚硫酸铵生成硫酸铵;二段为初级反应二级氧化和蒸发饱和段,此段的作用是带有铵的硫酸铵溶液在此段与烟气的入口段首先接触反应,使液体在此饱和的同时再在此段的下部设二级氧化层,将反应生成的部分亚硫酸溶液再次氧化生成硫酸铵,如此循环,在烟道气高温的作用下,使溶液水分蒸发,增加硫酸铵的饱和浓度,塔的第三段是净化吸收段;用氨水直接自上而下喷淋与从二段上升过去的烟道气体逆向接触形成初级循环液。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无堵塞、无阻力、易防腐处理、功能全,脱硫效果佳,脱硫效率可达95%以上,入口烟气的热量对硫酸铵稀溶液进行循环浓缩,降低烟气脱硫综合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烟气入口1,吸收循环液池3,浓缩降温段4,喷淋层5,断塔板6,风帽7,填料层8、11,喷淋层10、13,吸收段12、22,除雾装置14,烟气出口15,吸收液导管16,循环泵17、21,氧化段23、24,孔板25。
具体实施方案
一种单式三双脱硫塔,其塔体分为三段,塔体下段为吸收循环液池3、塔体中段为浓缩降温段4,塔体上段为吸收段12,烟气入口1设在浓缩降温段4的一侧,浓缩降温段4上下两个端面分别用断塔板6与吸收段12和吸收循环液池3进行隔离;设在浓缩降温段4和吸收段12之间的断塔板6上设有均匀分布的风帽7,对进入吸收段12的烟气还起均布作用,使吸收段12中的循环吸收液不会穿过断塔板6直接进入浓缩降温段4,而在浓缩降温段4降温后的烟穿过断塔板6上的风帽7,均匀地进入吸收段12,有利于烟气中So2的均匀吸收。吸收段12中设有吸收喷淋层10、填料层8,设在吸收段12中的吸收填料层8位于吸收喷淋层10的上方。吸收循环泵17通过管道分别与吸收循环液池3、吸收喷淋层5连接,吸收液导管16两端分别连接吸收段12和吸收循环液池3,构成So2吸收循环。双循环系统设计,使吸收循环液的pH值利浓度可以相对灵活控制,吸收循环液中硫酸铵的浓度很低,亚硫酸铵的含量相对较高,使So2吸收效率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波,未经张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36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