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动机用时域可控燃油喷射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3933.9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7117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靳北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靳北彪 |
主分类号: | F02M61/08 | 分类号: | F02M61/08;F02M61/18;F02M61/14;F02M5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01北京市朝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 用时 可控 燃油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燃油喷射装置及其技术对于发动机的效率和环保性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该领域的研究和产品也有很多。但是,燃油喷射的根本问题是如果提高燃油和空气混合程度以及实现喷射正时关系及喷油量的可调整性。迄今为止的燃油喷射技术都是采用固定式燃油喷射技术,由于燃油喷射时会形成扇形空白空间(所谓扇形空白空间就是空气和燃料混合不好或不混合的空间),从而影响燃油和空气的混合。通常为了减少和消除此扇形空白空间,多采用高雾化喷射技术和改善空气缸内流动技术,但是这些技术很难完全消除扇形空白空间,而且传统的喷射器不能对燃油在不同方位采用时间差喷射,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燃油喷射技术使得空气和燃料在燃烧室全域内都能得到良好的混合,且可在不同方位上差时混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喷射器转动驱动装置和喷射器转动驱动结构使燃油喷射器可按其轴心摆动、往复转动或旋转,同时采用动态供油结构无论燃油喷射器摆动、往复转动或旋转时都可对燃油喷射器供油,从而形成在燃油喷射时燃油喷射器摆动、往复转动或旋转,这样可以使燃油束在发动机气缸内全域与空气混合。动态供油可采用径向式或轴向式,也可采用两者混合式。通过燃油喷射器的转动和/或通道结构体的转动,可以形成燃油通道的断通,从而实现喷油正时,在这种结构中,燃油源设为压力燃油源;在燃油喷射器转动和/或通道结构体转动不能形成燃油通道的断通的结构中,需将燃油源设为正时脉冲燃油源。为了调整燃油喷射的相位,可以调整通道结构体、径向正时通道结构体或轴向正时通道结构体的摆角。燃油喷射器的转速可根据燃油喷射器上设置的喷射孔在圆周方向上的个数来设定,力争达到燃油喷射器在燃油喷射时间段内能使燃油束与气缸全域内的空气混合,在燃油喷射器上所设置的燃油喷射孔不但可以在径向多个排列也可在轴向多个排列,还可设定不同角度。
通过提高燃油喷射器的转速实现在燃油喷射时间内燃油束不止一次的覆盖气缸全域,通过调整燃油喷射器的转速和喷射孔的排列方式,可以使燃油束在某一时刻仅覆盖一个或多个气缸燃烧室空间,从而有利于层燃防止爆燃。
为克服传统发动机燃油喷射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时域可控燃油喷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用时域可控燃油喷射装置,包括燃油喷射器,喷射器转动驱动装置,所述燃油喷射器的一部分设为与发动机燃烧室外壁和/或与发动机进气道外壁密封转动接触,在所述燃油喷射器上设喷射器转动驱动结构,所述燃油喷射器经所述喷射器转动驱动结构受所述喷射器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按所述燃油喷射器的中心轴线转动,所述燃油喷射器的喷射孔直接或间接设在发动机燃烧室内和/或直接或间接设在所述发动机进气道内。
所述发动机设为各类内燃机和各类外燃机,例如汽油机、柴油机、喷气式发动机、燃气轮机和蒸汽轮机,且单缸和多缸均可。
所谓时域可控燃油喷射装置是指:喷油相位、喷油时间和在燃烧室内的喷油方位随发动机的不同工况可以自动控制。
所述燃油喷射器的一部分设为与发动机气缸盖或与发动机进气道密封转动接触,形成气压密封转动接触面,在所述燃油喷射器的外侧设通道结构体,所述燃油喷射器的另一部分设为与所述通道结构体动态密封接触形成喷射器动态密封接触面,在所述燃油喷射器上设一个或多个喷射供油通道,所述喷射供油通道与所述喷射器动态密封接触面连通,在所述通道结构体上设一个或多个供油通道,所述供油通道的A端与所述喷射器动态密封接触面连通,所述供油通道的B端直接或间接与供油管道连通,所述供油管道直接或间接与燃油源连通,在所述燃油喷射器上设喷射器转动驱动结构,所述燃油喷射器经所述喷射器转动驱动结构受所述喷射器转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燃油喷射器的喷射孔设在发动机燃烧室内或设在所述发动机进气道内,在所述气压密封转动接触面设或不设机油润滑冷却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靳北彪,未经靳北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393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减震缓冲垫
- 下一篇:发动机发电机组废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