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锂电池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4539.7 | 申请日: | 2009-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4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古捷炜;薛文竣;黄文聪;陈竑宇;林孟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10/42;H01M2/02;H01M2/30;H01M2/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电池 模块 | ||
1.一种锂电池模块,所述锂电池模块内具有一电芯(1),所述电芯(1)具有一第一电极(11)以及一极性异于所述第一电极(11)的第二电极(12),其特征在于,所述锂电池模块还包括:
一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的保护电路(2),所述保护电路(2)取得所述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导通的一储蓄电力并决定是否将该储蓄电力传送至一输出路径;
一包覆所述电芯(1)和所述保护电路(2)的壳体,所述壳体的一第一外缘(35)具有一第一外部电极(331)、一第二外部电极(332),且所述第一外部电极(331)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332)与所述保护电路(2)的输出路径电性连接而取得储蓄电力;
一与所述第二外部电极(332)电性连接的延伸导电片(4),所述延伸导电片(4)具有一延伸部(42)以及所述延伸部(42)末端的一延伸电极(43),所述延伸电极(43)固定于与所述第一外缘(35)位于相异平面的一第二外缘(36),藉此由第二外缘(36)上的延伸电极(43)与所述第一外部电极(331)供给电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位于所述电芯(1)的相异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11)与所述第二电极(12)位于所述电芯(1)的相同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是由多个密封件(31、32)以及一封闭盖(33)结合所构成,其中所述第一外部电极(331)、第二外部电极(332)嵌设于所述封闭盖(33)中并向内延伸与所述保护电路(2)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圆柱状,其中所述第一外缘(35)位于圆柱状壳体的一端,而固定所述延伸电极(43)的第二外缘(36)则位于圆柱状壳体的另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一剖沟(311),所述延伸部(42)沿所述剖沟(311)而延伸至所述第二外缘(3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壳体外缘具有一防呆结合部(34)与一充电座(5)结合以校准所述锂电池模块与所述充电座(5)的接触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到6中任一项所述的锂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电路(2)的输出路径为所述保护电路(2)上铺设用于输出电力的两导电接点,其中两导电接点的极性相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453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限流保护自动重合闸装置
- 下一篇:模压模具芯棒定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