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打工者及学生午睡垫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5221.0 | 申请日: | 2009-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03725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2-17 |
发明(设计)人: | 方展崇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展崇 |
主分类号: | A45F4/06 | 分类号: | A45F4/06;A47C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3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工 学生 午睡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工者及学生午睡垫。
背景技术
现在众多打工者在午饭后至下午上班这段时间一般有个把钟头休息时间。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把钟头好好休息,养好精神养足体力,以便下午上班后有更好精力工作,这对老板和打工者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由于午休时间不够长,很多人回不了宿舍睡觉,打工者较难有午睡的条件。虽然公司或工厂有一些场地,但睡觉要有枕头和睡板或睡席,一般公司或工厂都没有这些东西,因此打工者午饭后有的闲坐,有的把头扑在桌子上,这些方法都达不到好好休息养足精力的目的,造成我国广大打工者下午上班时心情烦躁,体力透支,工作效率降低,而且影响身体健康。一些在学校吃午餐的学生也因无条件午睡而影响下午学习。
发明内容
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打工者及学生午睡垫。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午睡垫由充气枕头与睡布做成,睡布由单层或双层塑料布制作,双层塑料布可以充气进去成为气垫,充气枕头连接在睡布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方法简单,却能解决了千千万万人实际的重要问题,对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有很大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双层塑料睡布第一种加工示意图。
图3是双层塑料睡布第二种加工示意图。
图中1.充气枕头,2.吹气口,3.睡布,4.拉条,5.压点,6.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案
如图1所示,制作充气枕头(1),选择二块质地合适按一定尺寸规格加工的热塑性塑料布用热合机压做成一个充气袋,充气袋有吹气口(2),吹气口(2)有塞子,吹气口(2)可以有自锁功能。当使用时吹气进去便成为充气枕头(1),使用后可以放气收藏保管。
如图所示,选择合适的塑料布按一定尺寸规格做成睡布(3),睡布(3)可以是平实布,也可以是发泡布;它可以是单层或双层,它如果是双层,则选择热塑性塑料布比如PVC塑料布,然后把双层塑料布用热合机压合成气垫,气垫的适当地方有吹气口(2),当吹气进去时便成为一个充气睡布(1)。
为了使气垫在吹气进去时不变成球状,可以在气垫内有若干拉条(4),拉条(4)两头连接上下二块塑料布,其加工方式如图2所示,拉条(4)把上下二块塑料布限定拉紧。
睡布气垫除了可以用如图2所示的方式外,也可以如图3所示。图3的加工工艺十分简单。如图3所示,在双层睡布的适当位置用热合机直接压合出若干个压点(5),当吹气进去后压点自然起到拉紧二块塑料布的作用。
如果在热天,午睡时不会受凉;如果在冷天,或者体质较差者,午睡时要预防受凉,则可以把睡布做得大一点,在睡布左右二边有连接件(6)比如魔术搭扣,午睡时把睡布左右二边卷包起来包住身体,就不易受凉了。有连接件的部分可以是由整块睡布做成,也可以用另外一块较小布料加接上去,这块布料可以容易拆卸和连接。
上述充气枕头(1)可以是固定连接在睡布(3)的顶端,也可以是可拆式地连接在睡布的顶端。充气枕头也可采用如图2的方式在充气袋内上下连有拉条(4)。充气枕头与双层塑料布可以各有一个吹气口(2),也可以共用一个吹气口(2)。可以在午睡垫的适当位置连接有带子或塑料布,当使用后把充气枕头和睡布放气后折叠起来包装成一个小包以便于保管和携带。在充气枕头和睡布上面可以有易吸汗水的材料。
如上所述,午休时随便找一块地板,把充气枕头和睡布吹气进去把吹气口塞紧后放在地板上,打工者就可安稳地睡觉休息了。这种方式的午睡不但使打工者和学生精神饱满,而且可以有效防止腰椎间盘突出。现在许多人出现腰椎间盘突出,而且有年轻化趋势,这是因为人体长期站立和坐在椅子上,腰椎间盘受体重压迫,腰肌和腰椎间盘容易劳累和突出。中午休息时人体平躺睡卧以后,腰椎间盘得到伸展和休息,可有效防止腰椎间盘突出。本发明亦可用于其他场合。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打工者午休模式,为我国广大打工者和学生提供了一种新型舒适方便的午休平台,于国于民大有裨益,希望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维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展崇,未经方展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52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