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继电器的电能表端子座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6253.2 | 申请日: | 2009-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胡生;苏伟斌;邵丽红;尹建悦;黄健;陆允菊;张健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南通乐利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南通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1/04 | 分类号: | G01R1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2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继电器 电能表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能表端子座,尤其是一种带继电器的电能表端子座。
背景技术
拉闸功能的电能表通常将继电器、分流器和端子座作为独立器件设计使用,相互之间通过导线、螺钉等连接,继电器放在电表的内腔中,迫使表计外壳增大,影响产品成本;同时因继电器靠近电表电子模块,增大了表计的发热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电能表端子座的不足,提供一种继电器、分流器与端子座组成一体、结构紧凑的新型电能表端子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带有接线端子1和接线端子2的端子座,还包括继电器和锰铜片,所述的继电器包括驱动单元、连接片、执行单元,所述的连接片连接驱动单元和执行单元;所述的执行单元包括带有动触点的簧片和静触点,所述的簧片或静触点择一与所述锰铜片的一端固定连接成一体后,所述的执行单元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接线端子1和接线端子2上,所述的继电器与端子座连接成一体。
所述锰铜片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侧面和所述簧片上,所述静触点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2的侧面。
所述锰铜片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2的侧面和所述静触点上,所述簧片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接线端子1的侧面。
所述锰铜片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2的侧面和所述簧片上,
所述静触点直接固定连接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侧面。
所述驱动单元与执行单元可以独立分开。
所述锰铜片的固定连接为直接焊接或铆接。
所述静触点的固定连接为直接焊接或铆接。
所述簧片的固定连接为直接焊接或铆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紧凑,节约成本,减少发热量,并使发热器件远离电能表的电子模块。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2种不同的外形图;
图3、图4是图1的局部视图;
图5是图2的局部视图。
图中:1.驱动单元;2.连接片;3.簧片;4.端子座;5.动触点;6.静触点;7.接线端子1;8.接线端子2;9.锰铜片;10.执行单元;11.继电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图1、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端子座4与继电器11、锰铜片9组合形成一体,继电器11中的驱动单元1和执行单元10可以独立分开,工作时通过连接片2连接在一起相互作用;执行单元10由簧片3、动触点5和静触点6组成,动触点5固定在簧片3上;锰铜片9起分流采样作用,比传统的分流器省掉了两个引脚,节省了成本,锰铜片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接线端子1的右侧面和簧片3上,静触点6直接固定连接在接线端子2的左侧面,动触点5和静触点6在同一水平轴线上,在驱动单元11发出通、断信号后,簧片3带动动触点5与静触点6闭合或断开。
图1、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与第一种方案不同的是本方案将锰铜片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接线端子2的左侧面和静触点6上,簧片3直接固定连接在接线端子1的右侧面,动触点5和静触点6在同一水平轴线上。
图2、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种实施例,与上述两种方案不同的是本方案将锰铜片9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接线端子2的右侧面和簧片3上,静触点6直接固定连接在接线端子1的上侧面,动触点5和静触点6在同一垂直轴线上。
上述实施例中,为确保可靠固定,锰铜片9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直接焊接或铆接,静触点6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直接焊接或铆接;簧片3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直接焊接或铆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南通乐利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南通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林洋电子有限公司;南通乐利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南通林洋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62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