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震避险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7799.X | 申请日: | 2009-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18968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10 |
发明(设计)人: | 于长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长林 |
主分类号: | A62B99/00 | 分类号: | A62B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024005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震 避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及一种避险装置,特别是一种地震避险舱。
背景技术
地震是一种可以产生极强破坏力的自然灾害,由于地壳运动,与天气、生物等的关系复杂,前兆多样又不确定,目前尚不能准确预报,因此基本无法进行预先疏散。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属于地震多发区,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在此情况下,除了对建筑的抗震性能进行严格的要求,灾害发生时的应对也十分重要。在地震发生时,如果来不及逃到室外,应选择厨房、卫生间等小开间空间避震,或选择墙根、墙角等易形成三角空间的地带。但实际操作上,由于室内物品的跌落、地面的剧烈晃动等原因,进入小开间空间并保证安全并不容易。因此,设计开发一种易于进出并能保证内部人员安全的专用地震避险装置是有必要的。
中国专利号200520126262.9公开了一种地震避险橱,是镶嵌在人们居住或工作间内,由金属或其他抗冲击材料构成的厨体框架。专利申请号200810045598.0公开了一种室内防震避险装置,是由刚性板和刚性立柱构成的具有足够强度的空间架构。专利申请号200810111552.4公开了一种室内常备抗震救生舱,是由作为框架的铁管和铁板组成的具有三角形顶部的救生舱。上述发明内容均把抗冲击性及方便进出作为设计要点,但其主体大致为六面体,在地震中支柱和板材要承受巨大的冲击力和压力,一旦变形则很有可能将内部人员困在其中,如果出现倒塌断裂则会对人员造成巨大伤害,因此对材料和结构的要求很高,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地震时可供躲入避险,有力保障内部人员安全,并且能够在震后顺利脱险的避险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
一种地震避险舱,它包括:
一舱体,为一刚性的空心球体,舱体的内壁保持光滑;
所述舱体外表面紧附一具有弹性且不可燃的外层;
所述舱体上设有一个或多个舱门,舱门关闭时舱体内壁保持平滑;
所述舱体内设有一座椅,所述座椅带有多条支腿,每条支腿的末端各带有一万向轮,万向轮与舱体内壁接触并可在其上滚动,各支腿使座椅始终保持相对于地面向上,且重心保持在舱体的水平直径面以下。
所述的座椅支腿为7条,分别为一上支腿、3条侧支腿和3条下支腿;
所述的上支腿垂直于座椅平面;
所述的侧支腿与座椅平面平行,三条侧支腿彼此间夹角为120°;
所述的下支腿任意两条之间的夹角为60°。
所述的座椅上带有将人员固定在座椅上的安全装置。
所述的舱体带有通气孔。
所述的通气孔直径小于等于10mm。
所述舱体的内直径小于等于1500mm;
所述舱体的厚度为30mm;
所述外层的厚度为100mm;
所述座椅距舱体底部的距离小于等于50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舱体的球形形状对压力和冲击的承受力比六面体更大,且即使变形也不会出现危及人身的断面、断梁,在地震中更能有效保护内部人员的安全。
2)球形舱体不容易变形或被卡住,在震后更容易帮助内部人员逃脱。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方便人员进出,在地震开始尚未造成严重破坏时就可以进入其中避险,在情况稳定时可以方便逃出,且内部空间可备有生活必需品,保证避难人员可以长时间处在正常生理状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更清楚的得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面外观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长林,未经于长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77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