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油)增压缸改进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8773.7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6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吴载兆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拓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5/14 | 分类号: | F15B1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改进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加压缸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空(油)增压缸改进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3所示,为一现有加压缸在操作使用时的示意图,一般而言,加压缸1在进行加压时,活塞2会因为油压或气压而移动,当活塞杆3通过油封4之后迫使液压油5被包覆在里面,然后因着活塞杆3的逐渐移入进而可以迫使加压杆6向外加压。
可是这样的结构在使用上却必须外加一个储油槽7,因为活塞杆3在移动但是未通过油封4之前,该缸体内的液压油并不会对加压杆6产生压力,反而会因着活塞杆3的移动而将缸体内的液压油挤回储油槽7内,一直要等到活塞杆3通过了油封4之后缸体内的液压油才会对加压杆6产生压力。此外,为了使加压杆6在移动后可以复位,通常还要必须再加设一电磁阀(图中未示)去控制一流道,配合活塞杆3的动作来使加压杆6复位,这样的控制不是很理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外加储油槽的空(油)增压缸改进装置,除此之外,其可使加压杆达到动作快速确实的操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空(油)增压缸改进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第一缸体以及一第二缸体,所述第二缸体设于所述第一缸体侧边使所述第二缸体一侧边与所述第一缸体相邻,所述第二缸体的另一相对侧边设有一通孔,所述第一缸体与第二缸体相邻的侧壁凹设有一容室,所述容室底面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环面设有一止漏件,所述容室的顶部设有一封阻件,所述封阻件中间设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的环面设有止漏件,所述容室内充满液压油,所述第一缸体的一侧壁设有二流道,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空间;一活塞,设于所述第一缸体内,所述活塞的一侧固设有一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穿设于所述封阻件中间的通孔,并且与所述通孔内的止漏件密合;一加压杆,穿设于所述第二缸体内,以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二缸体的通孔并且朝外凸伸。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缸体的一侧壁设有二流道,一流道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空间的前端,另一流道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空间的后端。
所述容室底部呈斜锥状朝向所述第二缸体,并于底面设有所述通孔。
所述第二缸体的侧壁设有一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空间的前段与所述第二缸体内部空间的前段。
所述第二缸体的侧壁设有一连通流道,连通所述第一缸体内部空间的前段与所述第二缸体内部空间的前段。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一开始移动便会立即开始对液压油以及加压杆加压,不会有传统加压缸在加压时,活塞杆会在前一小段行程中将液压油挤回储油槽的问题,也不会有需要加设储油槽供液压油回流的问题。在回复时,液压油或气体可以由流道进入第一缸体内将活塞往回推,而经由该流道进入第一缸体内的液压油或气体可以经过连通流道进入第二缸体内将加压杆往回推,如此一来,可以避免再加设一电磁阀及管路来控制加压杆的问题。由此,实用新型的结构节省了设备的成本与空间并且也明显的提高了产品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现有加压缸在操作使用时的一示意图;
图2是一现有加压缸在操作使用时的另一示意图;
图3是一现有加压缸在操作使用时的再一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显示其一动作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动作状态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再一动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4~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空(油)增压缸改进装置,其包含有:
一第一缸体10以及一第二缸体20,第二缸体20设置于第一缸体10侧边,使第二缸体20一侧边与第一缸体10相邻,第二缸体20的另一相对侧边设有一通孔21,通孔21的环面设有止漏件22,第一缸体10与第二缸体20相邻的侧壁凹设有一容室11,容室11底部呈斜锥状朝向第二缸体20,并在底面设有一通孔12,容室11内注满液压油,使第一缸体10内部的空间可与第二缸体20内部的空间导通,通孔12的环面设有一止漏件13,容室11的顶部设有一封阻件14,封阻件14中间设有一通孔15,通孔15的环面设有止漏件16。第一缸体10的一侧壁设有二流道17、18,其中一流道17连通外部与第一缸体10内部空间的前端,另一流道18连通外部与第一缸体10内部空间的后端。第二缸体20的侧壁设有一连通流道19,连通第一缸体10内部空间的前段与第二缸体20内部空间的前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拓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拓流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87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