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音圈及扬声器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9161.X | 申请日: | 200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912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庄文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庄文福 |
主分类号: | H04R9/04 | 分类号: | H04R9/04;H04R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赞坚;逯长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扬声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声学器件,具体来说是一种扬声器用的音圈及扬声器。
背景技术
扬声器,俗称喇叭,包括磁钢、华司,下夹板、鼓纸、音圈。扬声器的发声工作原理简单描述如下:
功放机输出音频电流,传递到音圈,由于音圈置于由磁钢、T铁、华司所组成的磁路系统的磁场中,根据磁场原理,当音频电流通过音圈时即会产生跳动,从而带动鼓纸振动,拍击空气而产生声音。
但当通过的音频电流过大时,比如播放动态强劲的音乐时,由于音圈的跳动随音频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此音圈的跳动幅度也加大,音圈会因跳幅过大而上下偏离有效的磁场区间,如此会造成声音的失真,同时音圈升温激增,导致烧坏音圈。
为解决此问题,人们发明了在T铁的中心轴上加装“短路环”的技术。短路环为由金属薄片制成的环状物。参见附图1,短路环13套接在T铁2上。该技术能在音频电流大、音圈跳动幅度大的情况下有效控制音圈偏离有效磁场的现象,从而减少了失真,且提高了产品的耐用性。但该种加装短路环的方法,成本比较昂贵。这是由于T铁的加工一般都是挤压一次成型,加装铜套后必须保持中心轴直径上下一致,否则会影响喇叭的性能;因此,必须二次加工,即根据铜片的厚度将中轴加工切削相应的直径,然后加装铜套;而铜套的精度要求也很高,否则装不进去,或容易脱落,因此,成本昂贵。
另外,磁钢与T铁华司间的粘合,普遍使用的胶粘剂都有挥发性,且释放的化学物质都会令铜氧化产生铜锈,铜锈剥落后掉在磁缝里,喇叭就会产生杂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音圈,应用到扬声器中,使扬声器能在音频电流大的情况下正常工作,降低失真,避免音圈烧坏,同时生产成本低。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用音圈,包括:
音圈主体、设置在所述音圈主体上的电感线圈,还包括短路环,所述短路环设置在所述音圈主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电感线圈设置在所述音圈主体下端,所述短路环设置在所述音圈主体内壁上靠近所述电感线圈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短路环由铜箔制成。
优选地,所述短路环与空气接触的一面还包覆有封闭层。在由铜箔制成的短路环上加设封闭层,使铜箔不与空气接触,能防止铜箔氧化生成铜锈。
优选地,所述封闭层由粘合剂制成。
优选地,所述音圈主体的直径为19mm~152mm。
优选地,所述铜箔的宽度为5mm~30mm。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扬声器,包括前述音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扬声器用音圈,应用于扬声器中,解决失真、防烧坏的问题,与传统的在T铁上加铜套的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生产效率高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扬声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的音圈1包括音圈主体11,电感线圈12,短路环13设置在音圈主体11的内壁上,并且靠近电感线圈12设置。短路环13由铜箔卷成环状而形成。短路环13与空气接触的一面由粘合剂封闭而形成一封闭层(图中未示出)。设置此封闭层,可有效防止铜箔制成的短路环13与空气接触,使短路环13不被氧化生成铜锈。
各种音圈的直径在19mm~152mm的范围内,短路环的宽度在5mm~30mm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音圈,应用在扬声器中,能够在音频电流大的时候,控制音圈的大幅跳动,降低失真、防止烧坏,延长音圈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的音圈,直接将铜箔贴附于音圈主体的内壁,其作用与传统的在T铁上加装铜套短路环的原理和作用完全相同,但生产成本低,只需增加4元~6元,而传统的音圈,其应用在扬声器上,在T铁上另加短路环,要增加20元至30元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扬声器,由于包含本实用新型的音圈,因此省去了对T铁的二次加工,节省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庄文福,未经庄文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1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