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格栅窗口气道散热防爆包装锂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59375.7 | 申请日: | 2009-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8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邓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宽;邓昌沪 |
主分类号: | H01M10/36 | 分类号: | H01M10/36;H01M10/40;H01M10/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天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格栅 窗口 散热 防爆 包装 锂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电池,特别是格栅窗口气道散热防爆包装锂电池。
技术背景
现有的锂电池包装其壳有铝塑复合膜结构和钢材外壳,为了避免钢材外壳在某种情况短路引起事故,通常在钢材外壳内设置一层绝缘材料隔离电池与外壳,这样做的结果导致电池在充放电过程散热不良,电池内部温升过高,电池内部温升过高引起电解液汽化量增加,电解液汽化量增加引起电池包装内压力增高,当电池包装内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容易引起击穿铝塑复合膜包装材料形成漏气,电池包装漏气之后,电池即随之损坏,参照图7,某一个单体锂电池温升过高的同时,与其相邻的单体锂电池即处于受热状态,其内部温升显著增加,内部温升显著增加,引起电解液汽化量增加,电解液汽化量增加引起电池包装内压力增高,内压力增加,过高的压力击穿铝塑复合膜包装材料形成漏气,就成了连锁反应,受热的单体锂电池如果是钢材外壳其内聚压力更大,极其容易引起爆炸,由于某个单体锂电池爆炸所形成瞬间高温还会引起相邻的单体锂电池连锁爆炸,锂电池的散热隔爆成了锂电池的安全的十分重要的技术要素。
发明内容
众所周知,商用锂电池都是通过单体锂电池通过串联获得更高电压,通过并联获得更大电流,通常商用锂电池都是多个单体锂电池组件,参照图7,多个单体锂电池整齐的依次排列挤在一个密封的容器内,其散热不良是显而易见的,为了改善单体锂电池散热,为了避免相邻的单体锂电池受热,采用两个单体锂电池之间,设置有肋导热板组成的格栅窗口气道,有肋导热板格栅窗口气道,不仅将单体锂电池在充放电过程的发热量传导出去,同时格栅窗口气道,还与包装电池盒外形成空气对流,达到了单体锂电池以对流换热的方式散热。为了保证导热板格栅窗口气道有一定的刚度,同时还需要考虑比重不宜过大,故采用导热良好的材质铝板制造。
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机箱壳顶端面有气道出口,机箱壳底面有进气道出口,左侧有肋导热板与右侧有肋导热板构成格栅窗口气道,处于机箱壳气道出口与进气道出口之间,左侧有肋导热板与右侧有肋导热板分别紧贴单体锂电池平面,两端相邻机箱壳的单体锂电池各有一块散热压板,散热压板受到压紧螺栓的压紧作用,使各单体锂电池平面都与左侧有肋导热板或与右侧有肋导热板的平面压紧导热良好,当单体锂电池发热时,热量迅速传导至左侧有肋导热板或与右侧有肋导热板,由于热空气的升腾作用,与周围环境的空气形成对流,热空气迅速从气道出口排出,热动力作用,机箱壳外的气体又从进气道出口进入,空气如此对流循环,达到了散热的作用。
由于导热板格栅窗口气道采用铝板材质制造具有一定刚度和强度,即使,当某一个单体锂电池6发生过热膨胀产生的高温或是爆燃反应,导热板格栅窗口气道将其产生的高温或是爆燃隔离,从而起到防爆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意义,目前的锂离子电池采用有机液体电解质,存在漏液、着火、爆炸等安全隐患[锂电池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研究进展赵宙兴,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24卷,第4期,2006年8月]。如何克服这一突出缺陷,许多从事锂电池行业的科技人员投入了大量的劳动,文献报道,采用聚合物电解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是,聚合物电解质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一般为凝胶型或增塑型,其机械强度较差,而且在电池工作状态下表现出较差的化学和电化学稳定性;而机械强度较好的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体系在室温下大部分处于结晶状态,电导率很低,无法满足实际需要,低温聚合固态电解质目前还是空白。另外、聚合物电解质与金属锂电极相容性差,容易在电极-电解质界面生成一层钝化膜,使锂在沉积溶解的过程中电流分布不均匀,生成枝晶,这一方面降低了电极的电容量,影响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另一方面可能会引起内部短路,甚至爆炸。再有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热稳定性也不太好,在充放电过程中,随着温度的改变,聚合物的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影响聚合物的机械强度和电循环性能。
本实用新型在不改变现有的有机液体电解质成熟工艺的前提下,通过改善散热性能,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单体锂电池在充电放电的发热可以通过格栅窗口气道与机箱壳外空气对流散热,导热板组成的格栅还可以将单体锂电池产生的高温或是爆燃隔离,从而起到防爆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主视图;
图2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3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4是右侧有肋导热板;
图4a是右侧有肋导热板的右视图;
图5是左侧有肋导热板;
图5a是左侧有肋导热板的左视图;
图6是图1的俯视图;
图7是一种现有的锂电池包装技术方案结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宽;邓昌沪,未经赵宽;邓昌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3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