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脱水污泥处理的卧式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59625.7 | 申请日: | 2009-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53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方近勇;简丽;方世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银燕开普环保工程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2 | 分类号: | C02F11/12;F27B7/12;F27B7/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脱水 污泥 处理 卧式 回转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脱水污泥处理的卧式回转窑,属于环保技术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利用回转窑式反应器处理污水处理厂脱水污泥的案例不多,一般是将脱水污泥加入到水泥回转窑中共同作用,烧制水泥。脱水污泥作为水泥烧制过程中的原料,可以代替部分页岩和燃料,但脱水污泥加入量有严格的控制,一般不大于20%,限制了脱水污泥入窑的数量,从而制约了脱水污泥处理的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处理大量的脱水污泥。之所以,对入窑脱水污泥有严格的数量限制,这主要是由污泥的性质造成的。首先,脱水污泥含水率高,一般为总重量的80%-85%,一旦大量加入,脱水污泥中的水分蒸发会消耗大量的热,从而使回转窑内的温度骤然下降,不利于水泥的制备。其次,脱水污泥粘度大,成块状,一般回转窑很难将其打碎,反应。因而,直接利用水泥回转窑处理脱水污泥有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上述现有装置上存在的问题而设计提供了一种用于脱水污泥处理的回转窑,它针对脱水污泥含水率高、粘度大的特点,对一般常用的回转窑进行改进,解决了利用回转窑式反应器大量处理脱水污泥的问题。其产物还可用于水泥生产原料、垃圾填埋场垫层、制砖和水泥砌块等建筑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用于脱水污泥处理的卧式回转窑,包括进料段、出料段、旋转混合搅拦段,在进料段的前端为物料进口,出料段的前端为物料出口,旋转混合搅拦段内安装有龙滚,其特征在于:回转窑旋转混合搅拦段的直径与其长度的比例提高到1∶3~1∶5,龙滚的齿高加大到280~340mm,出料段安装一个可升降的用于调节回转窑倾角的液压升降装置,另外,在出料段前端的物料出口内安装一个固定绞龙。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特点是:
一、加大了回转窑的直径与长度的比例,使得卧式回转窑更高,从而保证了物料在窑内旋转跌落时,有较大的冲力,利于物料摔散、均质、以及反应。解决脱水污泥含水率高、粘度大的处理难点;
二、回转窑为可倾斜的卧式安装,当所来物料(湿污泥)粘度过大时,可以将回转窑适当倾斜,是向前行进的物料可在顶部向后跌落,延长物料反应时间。同时,倾斜的角度可决定混料反应的时间;
三、回转窑的内部龙滚加高,可以使物料边行进,边混合反应;
四、回转窑的后部,设置一个固定段,上部开口,利用引风机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排入到尾气净化装置,净化后,排入大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产品作进一步地详述:
参见附图1所示,该种用于脱水污泥处理的卧式回转窑,包括进料段1、出料段2、旋转混合搅拦段3,在进料段1的前端为物料进口4,出料段2的前端为物料出口5,旋转混合搅拦段3内安装有龙滚7,其特征在于:回转窑旋转混合搅拦段3的直径与其长度的比例提高到30%,龙滚7的齿高加大到340mm,出料段2安装一个可升降的用于调节回转窑倾角的液压升降装置6,其最大倾角可以达到60°,另外,在出料段2前端的物料出口5内安装一个出料绞龙8。
该设备的工作过程是物料由进口4进入,在回转搅拌段3内搅拌、混合、反应,再经物料出口5排出。脱水污泥(含水率80-85%)与生石灰的充分反应,由于反应后的脱水污泥粘度很大,呈现块状,且不易打散。本发明装置可以保证了物料在窑内旋转跌落时,有较大的冲力,利于物料摔散、混合、均质以及反应,液压升降装置6使回转窑向上倾斜角度,当所来物料(脱水污泥)粘度过大时,可以延长物料反应时间。加高内部龙滚以利于物料边行进,边充分混合反应。回转窑的物料出口5内的绞龙8可以在回转窑口向上倾斜放置时,将反应物料从回转窑内送出流至收集斗内。
出料段2是由滚筒向出料口过渡的一段锥形筒体,混合料在接近出料段时大部分已经混合、均质、反应后接近成品状态,但其中仍有部分的料块破碎的还不够细,而这些破碎不够细的大块料中的含水率还较高。这样的混合料在此段内在滚龙内退转时将会发生粗细料的分离,粉态细料将会沿着筒壁顺着螺旋状齿向沟槽退转,并顺着螺旋沟槽向前移动,在退转的过程中,大颗粒的混合料会由于自身的滚动,浮在混合料的表层,待到高处位置时,将会跌落底部,再次被冲击破碎。而处在齿沟内的粉料在螺旋倾角的推动下,将向出料的方向前进。在退转的过程中,由于大颗粒自身质量大,其在出料上表面将会先行滚落,跌入后面的筒底,而粉状料将会沿着沟槽上旋至更高处跌落。由于螺旋的设置,大部分跌落下来的粉状料会跌进前面的一个齿槽,如此反复粉状料将进入出料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银燕开普环保工程技术公司,未经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银燕开普环保工程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596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