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元件的固定组件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0963.2 | 申请日: | 2009-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95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胡烨德;陈志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1L23/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元件 固定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固定组件,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散热元件的固定组件。
背景技术
一般电子装置在运作时,其中的电子元件均会产生热量,尤其是现今芯片中集积度大幅增加,电子元件的运算处理速度大幅提升的状况下,会大幅增加电子元件的发热量。大量的发热会影响电子元件的效能,甚至会影响装置整体的运作稳定性。
为了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目前业界常见的作法包含在电子元件上黏贴散热鳍片或风扇的方式,以及利用螺丝将散热鳍片或风扇锁固于主板上,借以使散热鳍片紧密接触于电子元件(即发热源)来进行散热。
然而在电子装置进行产品测试过程中,测试人员常需要拆卸电子元件上的散热鳍片或风扇。前述将散热鳍片或风扇黏贴于电子元件上的方式大幅增加了拆卸散热鳍片或风扇的困难度。另外,利用螺丝锁固散热鳍片的方式,在安装及拆卸散热鳍片或风扇时,需要应用额外的拆装工具,具有使用上的不便性。再者,散热鳍片或风扇经过多次拆装后,容易发生螺丝或螺孔崩牙,导致无法再进行锁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元件的固定组件,以解决散热元件难以快速组装及拆卸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元件的固定组件。其包含至少一对固定座、至少一第一凸柱、至少一第一阻挡块、至少一第一扭力弹簧、一底座以及至少一第一扣合勾。该对固定座以镜像对称的方式设置于散热元件的一表面上,且各固定座包含一第一凸块。第一凸柱的一第一端连接于固定座,并且平行于前述表面。第一阻挡块设置于第一凸柱的相反的一第二端。第一扭力弹簧套接于第一凸柱,且其第一端是用以抵靠于第一凸块。底座承载一电路板。第一扣合勾设置于底座上,并对应于第一扭力弹簧的相反的一第二端。当第一扣合勾设置于该底座上,并且扣接于第一扭力弹簧的第二端时,电路板夹设于散热元件及底座之间,对电路板上的一发热源进行散热。
依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底座选择性地具有一槽孔,电路板选择性地具有一穿孔。第一扣合勾穿过穿孔并枢设于槽孔。底座包含一第一定位件,位于槽孔旁。第一扣合勾包含一第二定位件,用以与第二定位件相互干涉,以限制第一扣合勾的一枢转角度。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第一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具有一勾部,第一扭力弹簧由勾部扣合于第一扣合勾。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第一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具有一操作部,第一扭力弹簧经由操作部受使用者操作。
依据本实用新型再一实施例,各固定座还选择性地包含一第二凸块。固定组件还选择性地包含至少一第二凸柱、至少一第二组档块及至少一第二扭力弹簧。第二凸柱的一第一端连接于固定座,并且平行于表面。第二阻挡块设置于第二凸柱的相反的一第二端。第二扭力弹簧套接于第二凸柱,且其第一端抵靠于第二凸块。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固定组件还选择性地包含至少一第二扣合勾,其设置于底座上,并对应于第二扭力弹簧的相反的一第二端。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第二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具有一勾部,第二扭力弹簧由勾部扣合于第二扣合勾。
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第二扭力弹簧的第二端具有一操作部,第二扭力弹簧经由操作部受使用者操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散热元件的固定组件,利用扭力弹簧的抵靠臂抵靠于凸块,同时扣合臂扣接于扣合勾的方式,将散热元件固定在底座上。可提升设置以及拆卸散热元件的效率,并且可避免螺丝崩牙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说明如下: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固定组件的侧视图;
图2绘示图1中第一凸柱、第一扭力弹簧及固定座的装配示意图;
图3绘示图1中底座及第一扣合勾的立体图;
图4绘示电路板夹置于散热元件及底座间的示意图;
图5绘示电路板夹置于散热元件及底座间时的上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固定组件 142b:第二扭力弹簧的第二端
110:固定座 150:底座
111:第一凸块 150a:槽孔
112:第二凸块 151:第一定位件
121:第一凸柱 161:第一扣合勾
122:第二凸柱 161a:第二定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09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