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环吸下出风口C型吸风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551.0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61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志宣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441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环吸下出 风口 型吸风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厨房用具配套产品,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升降环吸下出风口C型吸风环。
背景技术:
油烟机、燃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厨房用具,由于使用燃具,所以就产生了油、烟、汽、燃烧废气的污染。一般家庭都使用上排式抽油烟机,但在使用过程中油烟的排除效率不高,油、烟、汽、燃烧废气未被全部吸走,污染室内空气和对人体产生伤害。众所周知油烟机的吸净效率都跟吸气口到油、烟、汽、燃烧废气发生源的距离有关,也就出现了新一代抽油烟机和燃具一体机的集成灶具,集成灶具一般采用底下排式,吸风口一般采用侧吸式和深井环吸式,其中,侧吸式由于吸气口在炉灶的一侧,炉火和锅具外围的油、烟、汽、燃烧废气则容易散发出去,降低了吸净率。深井环吸式由于我们使用的炒锅、紫砂锅、蒸锅、高压锅的高度不一样,使得锅口高于吸风口,这样就影响了油、烟、汽、燃烧废气的吸净率。另外,吸风口与蜗壳式电动吸风机的通道大小不一、长短不一,这样就形成吸风口吸力不均匀,吸烟效率低,在使用一个炉灶时,另一个炉灶在作无功吸风,同时增加了吸风机电机的功耗。在晚间不使用的情况下,蟑螂等昆虫侵入还会造成二次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升降环吸下出风口C型吸风环,它具有对油、烟、汽、燃烧废气的吸净率高、吸风口吸力均匀、吸油烟效率高、功耗低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环吸下出风口C型吸风环包括有压铸C型圈、内挡板、外挡板,其中,内挡板和外挡板固定在C型圈下端,其两侧连接在一起,上端由C型圈封闭,下端开口形成出风口,内挡板上端和两侧设有多个与出风口连通的吸风口。
所述的内挡板和外挡板上顶端分别成型有三个以上的固定件。
所述的C型圈下面设有内挡板槽、外挡板槽,并设有三个以上的螺丝孔;内挡板和外挡板分别通过固定螺丝和固定扣固定在C型圈的内槽和外槽下。
所述的内挡板上端和两侧的吸风口为三个以上,其中,两侧的吸风口小于上端的吸风口。
所述的C型圈下端安装有控制吸风环升降的导向螺母杆和升降限位控制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高度的烹饪锅具,可以更好地将吸收区域对准油、烟、汽、燃烧废气的飘散范围,吸风口吸力均匀,提高了对油、烟、汽、燃烧废气的吸净效率,吸风口可以根据吸风环的高度而相应地选择开启和关闭,控制了两炉灶吸风口气体流动的互串性,防止吸风机做无用功,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C型圈平面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内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6为附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内挡板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挡板结构示意图;
图9为外挡板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11本实用新型的固定扣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螺母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的俯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可升降环吸底下出风口C型吸风环呈C型空心窄直体形,它包括有压铸C型圈10、内挡板20、外挡板30,其中,内挡板20和外挡板30固定在C型圈10下端,其两侧连接在一起,上端由C型圈10封闭,下端开口形成出风口100,内挡板上端和两侧开设有多个与出风口连通的吸风口21、22。
见图2至图4所示:压铸C型圈10由铝或铝合金材质(也可是其它材质)压铸,其内圈边具有内挡板槽11、外圈边具有外挡板槽12,内挡板槽11和内挡板槽12两端相连在一起,两槽中间设有三个以上的固定螺丝孔13。图3和图4所示的两挡板槽中间边应设有带角度的斜边,槽底的宽度略小于或等于内外挡板的厚度。固定螺丝孔13应合理安排个数并与内挡板20和外挡板30的固定件位置相应,以更好地固定内挡板20和外挡板30,并控制内挡板20和外挡板30的圆弧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志宣,未经沈志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5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拖船架前端的伸缩架
- 下一篇:基于计算机应用程序监测的电路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