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装式管道连接套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1560.X | 申请日: | 200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2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熊元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熊元林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地址: | 313100 浙江省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装式 管道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浇铸管道的连接件,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装式管道连接套。
背景技术:
铸造浇道的对口连接是铸造企业最难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最原始的连接方法有两种:(1)两平口对接;(2)子母口内接。其中,两平口对接的方式,所有企业多采用透明胶带纸连接,很容易错位,且两管件的管口不水平、不垂直,连接后存在开口,而在浇铸过程中溶液温度很高,胶带熔化后将使大量溶液外流;子母口内接方式,则两口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间隙,因为管件周围填料是砂,工人在安装时有摇动,偏心带来开口,砂很容易流入间隙内而进入管道,最严重的问题是,在浇铸过程中把流入的砂带进铸件内部,从而产生铸件夹砂的现象,废品率大为提高。因此,上述两种管件连接方式给铸造企业的效益带来很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内装式管道连接套,它可以使管件的对口产生良好的密封效果,且操作非常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内装式管道连接套包括中空状的管体,管体两端的管口呈外大内小的锥形状。
所述的管体两端的管口的形状可以相同。
所述的管体两端的管口的形状也可不同。
所述的管体的管壁内设有环状凸起。
所述的环状凸起位于管口的交界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管口为锥形状,连接锥形状的管件时操作非常方便,可以任意连接,只需将两管件的对口稍微用力一推,即可产生很坚固的密封效果,在浇铸时受重力的影响,密封将更为坚固,不会产生开口、偏心、摇动、进砂、溶液外流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内装式管道连接套包括有一中空状的管体10,管体10两端的管口11、12呈外大内小的锥形状。当具有锥形管口的管件20从管体10两端插入后,只需将两端的管件20管口稍微用力一推,即可产生很坚固的密封效果。如图4所示,两管件20可以在连接套内部对接;但在实际使用时最好不对接,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调整管口11、12的开口角度或管件20的锥形角实现。当然也可如图2和图6所示:在管体10的管壁内于管口11、12的交界处设置环状凸起13,在连接套内部形成一个环形面,以隔开两管件20的管口。
通过上述结构型式,可以避免管件连接时出现开口、偏心、摇动、流入砂、溶液外流等问题,密封性很强、工人操作方便。
另外,见图3所示:也可在多接口的内装式管道连接件上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可达到提高密封性能和消除安装在内装式管道连接套内的管道之间的空隙的作用。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套的管口11、12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三角形、或其它形状,在同个内装式管道连接套上可以设置不同形状的管口,以配合不同形状管道之间的连接,从而实现如方管和圆管之间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熊元林,未经熊元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56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手套箱下支架检具
- 下一篇:锁套式攻丝夹头快换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