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束照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602.X | 申请日: | 2009-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38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14 |
发明(设计)人: | 八代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新高电压工程公司 |
主分类号: | G21K5/00 | 分类号: | G21K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曾旻辉 |
地址: | 日本京都府京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照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束照射装置。
背景技术
图2表示现有例。通过扫描管1而照射的电子束透过窗箔2时,会失去一部分能量、导致窗箔2发热。通过在网格传送带4的下方位置分开配置的数个管状射线捕集器16及铅靶17,使从冷却风通道8供给、从喷嘴9出来的冷却风10在射线捕集器16上难于反转,使由冷却风10导致的被照射片5的顶端部翻卷现象得到减轻。
进而,将排气装置19设置在网格传送带4的下部,将被照射片5顶端部下面的气体、以具有排气通道20的排气鼓风机21排气,从而使片顶端部因吸引流22而紧密贴在网格传送带4上,从而提高了防止翻卷的功能。
各射线捕集器16由内部流通冷却水的不锈钢管构成,铅靶17安装在同射线捕集器的电子束相接触侧相反一侧的周面部上,以便不直接接触电子束。数个射线捕集器16间分别隔开间隔并列设置,为能吸收、捕捉到穿过射线捕集器间空隙的电子束,比如可配置成2列。铅靶17是为吸收从捕捉到的电子束产生的放射线用的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上述现有例中,因吸引流、需在射线捕集器间设置空隙,因为此空隙电子束不能全部被捕捉而导致电子束接触吸引机构,使吸引机构加热。为散热需将吸引通道周边的空间变大,装置变得大型化。另,还需将射线捕集器作成特殊的机构。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具有由冷却风冷却的窗箔、通过气流的带有被照射物搬运用传送带的搬运装置、板状射线捕集器、及自板状射线捕集器侧面或侧面稍下方吸引被照射物用的吸引机构。
进而,为实现吸引机构的小型化和高效率,以限制吸引方向为目、在射线捕集器表面设置斜坡。
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因可使用板状射线捕集器,故可实现具有构造简单的被照射片翻卷防止机构的电子束照射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横截面图。
图2是现有例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方式的射线捕集器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倾斜方式的射线捕集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就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以图1进行说明。另外,与图2带有相同符号的部分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射线捕集器6及铅靶7为板状。射线捕集器6中为降低发热,而设置冷却水孔23。板状射线捕集器的侧面或侧面稍下方设置吸引通道20。
因冷却风10在射线捕集器6上反转,产生使被照射物5翻卷的力,但因吸引机构19的吸引流22可将被照射物5吸引到搬运装置4,故翻卷被消除。
因冷却风10而导致被照射物5被翻卷,是在传送带4上、被照射片5的顶端部被导入到照射区域的时侯,在扫描管1的正下方翻卷力较弱。总之,面向扫描管1的中央而被搬运的部分如以面向下方的力固定,被照射物就不会被翻卷。面向下方的力以吸引机构19实现。
为使上述吸引流22高效地发生,如图3及图4、在射线捕集器上设置斜坡。由此,吸引对象范围被限制,可使吸引鼓风机的容量变小。
通过气流的搬运装置4,通过使载置被照射物5的部分作成网格结构、或开设数个孔来实现。由此,通过吸引流22可将被照射物5固定在搬运装置4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新高电压工程公司,未经日新高电压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6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隐藏式车载导航仪
- 下一篇:一种外径千分尺检定校正辅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