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螺旋膨胀锥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1679.7 | 申请日: | 200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46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陈勇;刘飞;陈森强;钟智慧;刘应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29/10 | 分类号: | E21B2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34000 新疆维***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螺旋 膨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天然气固完井用的适于可膨胀管用的膨胀锥,特别是能够降低膨胀摩擦力的一种新型螺旋膨胀锥,属于井下工具类。
背景技术
膨胀管技术是90年代初国外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在钻井、完井、修井作业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可膨胀管的膨胀技术是实现膨胀管完井或修井作业的关键技术,国内主要用膨胀锥对可膨胀管进行膨胀,完成套管的补贴作业。目前使用的推拉或液压膨胀锥在膨胀过程中与膨胀管的接触面积比较大,尽管可以对锥体加入润滑介质适当降低膨胀所受的摩擦力,但在膨胀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还是很大,为了克服膨胀时的摩擦力,不得不提高轴向机械力和液压力,这也就给施工作业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另一方面,由于膨胀后存在着膨胀管回弹变形的情况,因此膨胀管的实际膨胀幅度往往不能达到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为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螺旋膨胀锥,可以大幅度降低膨胀时的摩擦力,也可以降低膨胀管膨胀后回弹的情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主要由套在可膨胀管内的连接杆、连接在连接杆下端的膨胀锥本体以及封堵可膨胀管的丝堵组成,膨胀锥本体自下而上分为二级定径、一级定径和螺纹膨胀区三个部分,螺旋膨胀区为斜锥面且外表有螺旋形凹槽,一级定径的外径小于二级定径的外径,可膨胀管下端内腔与膨胀锥本体的二级定径、一级定径和螺纹膨胀区的斜锥面相适配,可膨胀管自斜锥面以上为常规管状。
连接杆和膨胀锥本体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成两个组件并采用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案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套在可膨胀管2内的连接杆1、连接在连接杆1下端的膨胀锥本体3以及封堵可膨胀管2的丝堵7组成,膨胀锥本体3自下而上分为二级定径6、一级定径5和螺纹膨胀区4三个部分,螺旋膨胀区4为斜锥面且外表有螺旋形凹槽,一级定径5的外径小于二级定径6的外径,可膨胀管2下端内腔与膨胀锥本体3的二级定径6、一级定径5和螺纹膨胀区4的斜锥面相适配,可膨胀管2自斜锥面以上为常规管状。
连接杆1和膨胀锥本体3可以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以是分成两个组件并采用螺纹连接。本实施例中连接杆1和膨胀锥本体3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实施时,将丝堵7连接在可膨胀管2末端,封隔膨胀管,上提连接杆1,螺旋膨胀区4先接触可膨胀管2常规管状部分,迫使其膨胀,由于采用螺旋形状降低了摩擦力,可膨胀管2持续膨胀,一级定径5向上继续迫使可膨胀管2膨胀,然后是二级定径6继续完成膨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克拉玛依钻井工艺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16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