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管阀改良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2973.X | 申请日: | 2009-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395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04 |
发明(设计)人: | 苏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由展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7/02 | 分类号: | F16K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恒律师事务所 11306 | 代理人: | 马铁良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管 改良 结构 | ||
1.一种软管阀改良结构,其包括:
一呈中空状、能供容纳流体用的软管体(1);
两个分别设于该软管体(1)一端的固定环套(3);
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一端内、将该软管体(1)一端封闭、为单向阀的入口阀接头(2);以及
一插接于该软管体(1)另一端内、将该软管体(1)另一端封闭、为单向阀的出口阀头(4);
其特征在于:
该固定环套(3)为分别套设于该软管体(1)的一端外,并于远离软管体(1)的一端,设有一定位凸缘(31);
而该入口阀接头(2)与固定环套(3)相邻的一端、相应与该定位凸缘(31),设有一入口定位凸缘(21),并插接于该软管体(1)内的一端,设有一具有锥度、呈中空状的入口定位柱(22);
且该出口阀头(4)与固定环套(3)相邻的一端、相应与该定位凸缘(31),设有一出口定位凸缘(41),并插接于该软管体(1)内的一端,设有一具有锥度、呈中空状的出口定位柱(42);
又该软管体(1)的两端,于各定位凸缘(31)与入口定位凸缘(21)、出口定位凸缘(41)间,分别设有一凸出于固定环套(3)外、能被加压后热固定、填满于各两者间、呈软质的凸缘(11);
藉由各定位凸缘(3 1),配合入口定位凸缘(21)及出口定位凸缘(41),将凸缘(11)固定于内,并透过入口阀接头(2)、出口阀头(4)、及各固定环套(3)间,对软管体(1)管壁的紧迫作用,让入口阀接头(2)、出口阀头(4)、及各固定环套(3)固定,将软管体(1)能被确实封闭,以利用入口阀接头(2)与出口阀头(4),控制流体的输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套(3)与软管体(1)相接处,设有一具有斜度、呈倾斜状的内侧壁(32);
而所述定位凸缘(31)相邻于入口定位凸缘(21)的一侧面,设有一定位环槽(311),能供凸缘(11)经入口定位凸缘(21)与定位凸缘(31)加压后、变形挤入以固定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套(3)的材质为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
而所述软管体(1)的材质为下列之一:热塑性橡胶、硅胶;
又所述入口阀接头(2)与出口阀头(4)的材质为下列之一:丙烯-丁二烯-苯乙烯树脂、硬质塑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定位凸缘(21)相邻于定位凸缘(31)的一侧面,设有一入口定位环槽(211),能供凸缘(11)经入口定位凸缘(21)与定位凸缘(31)加压后、变形挤入以固定用;
所述入口阀接头(2)是为一单向止逆装置;
而所述入口定位柱(22)的顶端处,套设有一中央具有孔洞的入口定位盖(24);
且所述入口阀接头(2)的自由端,设有一与入口定位柱(22)连通、能供连接其他装置、以输入液体用的入口管头(25);
又所述入口定位柱(22)与入口定位盖(24)间内,设有一能于入口定位柱(22)内上下位移、以将入口定位柱(22)与入口管头(25)切断或开放连通、塑质的入口封止珠(23)。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阀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口定位凸缘(41)相邻于定位凸缘(31)的一侧面,设有一出口定位环槽(411),能供凸缘(11)经出口定位凸缘(41)与定位凸缘(31)加压后、变形挤入以固定用;
所述出口阀头(4)是为一单向止逆装置;
而所述出口定位柱(42)的顶端处,套设有一中央具有孔洞的出口定位盖(45);
且所述出口阀头(4)的自由端,设有一与出口定位柱(42)连通、以输出液体用的出口管头(46);
又所述出口定位柱(42)与出口定位盖(45)间内,依序设有一能于出口定位柱(42)内上下位移、以将出口定位柱(42)与出口定位盖(45)切断或开放连通、金属材质的出口封止珠(43);以及一设于出口定位柱(42)与出口封止珠(43)间、能供出口封止珠(43)定位用的弹簧(4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由展企业有限公司,未经由展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297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