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及其声音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3131.6 | 申请日: | 2009-07-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403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林碧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碧芬 |
主分类号: | G10L13/02 | 分类号: | G10L13/02;H04R1/08;H04R3/00;H04R1/02;H04R1/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姜燕;陈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声音 控制系统 及其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及其声音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控制不同来源的声音的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及其声音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有许多电子产品提供音乐播放的功能,例如早期的CD播放器,到近来十分流行的音乐手机、MP3或MP4播放器。许多人已惯于使用耳机连接这些音乐播放设备聆听音乐,特别是对于喜爱歌唱的使用者而言,更是随时随地听歌练唱的好工具。
然而,使用者使用音乐播放设备练唱时,从耳机只听得到音乐播放器播放的乐曲声,而使用者跟随乐曲声而练唱时发出的声音,则经由空气为介质再传回使用者耳中,加上使用耳机阻隔了外部的声音,使用者经常难以辨别自己的声调或节奏是否与乐曲符合。
若使用者想要一边听背景音乐、一边练唱,则经常必须使用计算机设备和程序软件进行声音输出、输入的设定,对不懂计算机操作的使用者而言不是一种友善的使用方式;此外,在户外活动、或是乘车途中等最适合听歌练唱的时候,也无法随身带着计算机操作使用,产生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声音控制系统及其声音控制装置,以供使用者听到音乐的同时,还能同时听见使用者发出的语音及声调,以增进使用的娱乐性,也提升使用者听歌练唱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声音控制装置,可以用来控制耳机装置和电子装置所发出的音源信号。此声音控制装置包括了音源接收单元、声音合成模块及音频输出单元。音源接收单元用来接收电子装置的发出的音源信号,而声音合成模块接收音源信号和来自声音控制装置外部的语音信号,并将此二者合成为合成音频;合成后的合成音频可由音频输出单元输出到耳机装置中。借此,就可以用耳机装置在收听电子装置发出的音源的同时,也听到外部的语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则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其可以控制电子装置发出的音源信号。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中包括了耳机装置和声音控制装置;声音控制装置还包括音源接收单元、声音合成模块及音频输出单元。音源接收单元与电子装置可选择性地耦接,用来接收音源信号;而声音合成模块自声音控制装置外部接收语音信号及自音源接收单元接收音源信号,并且将音源信号及语音信号合成为合成音频;音频输出单元则将合成音频输出到耳机装置中。借此,使用者可利用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一边聆听电子装置发出的音源信号,一边也听到外部所传入的语音。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及其声音控制装置,可供使用者任意连接可播放声音的电子装置,并于使用耳机装置收听电子装置所播出的声音时,同时接收到不同来源的声音,例如连接音乐播放器而聆听背景音乐及使用者的歌声,或是连接语言学习机,聆听教学发音及学习者的发声练习;并且在不使用时将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的元件分离,以利收纳。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第一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声音控制装置的电路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第二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4: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第三实施例的方框图;
图5: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及
图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一种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1a-d便携式声音控制系统
10,10a-b耳机装置
100扬声模块
100a-b扬声器
102,102a-b音频输入单元
12,12a-d声音控制装置
120,120a-b音频输出单元
122声音合成模块
124,124a-b音源接收单元
1240信号连接线
126麦克风收音单元
128麦克风放大器
130,130a麦克风接收单元
132切换器
134,134a外壳
136收音孔
14,14a外接麦克风
140,140a麦克风传输单元
3电子装置
30音乐播放器
32音乐手机
300,300a-b音源传输单元
501麦克风收音单元电路图
503麦克风放大器电路图
505声音合成模块电路图
507音频输出单元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碧芬,未经林碧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飞机维修机坞
- 下一篇:连续通过滚筒摆动式抛丸清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