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电磁屏蔽箱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3893.6 | 申请日: | 2009-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29632Y | 公开(公告)日: | 201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沈远茂;石丹;俞俊生;刘绍华;陈晓东;高攸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18 | 分类号: | G01R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电磁 屏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携电磁屏蔽箱。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功能的日益复杂和尺寸的不断减小,由此带来的终端系统各模块之间的干扰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了将其与外部信号隔离从而顺利地测试干扰信号的大小,标准规定在电波暗室内进行相关的测试。目前,标准规定的用于移动终端电磁干扰测试的微波暗室并不是专门针对移动终端产品进行优化设计而得到的,其体积庞大,动辄十几米,占地了大量的面积;而且其中还大量使用钢、铁等金属材料,重量重、价格昂贵,建设、搬迁、维护和使用都非常复杂,不仅严重影响了相关企业设计部门测试效率的提高,还大大延长了研发的周期。因此,研发和测试人员非常迫切的需要一种更加便携的屏蔽箱体,以简化测试过程。
如上所述,作为移动终端电磁干扰测试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磁屏蔽箱起到了隔离箱体内外电磁场、维护待测信号质量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测试箱体的屏蔽效能在80dB左右,主要用于终端产品电磁发射性能的一致性(达标)测试,其主要测试对象是移动终端产品整体的对外电磁辐射。和上述测试对象不同,移动终端内部各模块产生的信号强度都非常微弱(低至-130dBm),远远低于整体对外电磁发射的水平,因此迫切需要一种屏蔽性能更好的箱体以保证移动终端内部各模块产生的微弱待测信号在测试过程中不被外界电磁环境所“污染”,即干扰,从而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量轻、体积小、屏蔽性能好的便携屏蔽箱体,以满足目前对移动终端内部各模块产生的微弱信号的测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移动终端内部各模块产生的微弱信号测试的便携电磁屏蔽箱,其具有六个面板,六个面板均用铝或者铝合金制成,六个面板的内表面混合粘贴有平板吸波材料和尖劈吸波材料以吸收各个方向的入射波;在底面板上,设置了一个用于隔离待测设备和吸波材料的绝缘介质板,该绝缘介质板置于箱内,测试时将待测设备放置在该绝缘介质板上;在顶面板上,设置了一个信号进出的接头,并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面板上以实现系统的良好电接触;在前面板上,设置了便于待测设备放入和取出的开口,在开口的四周设置了导电衬垫和屏蔽网带以形成门框,在前面板上还设置了用于关闭和打开开口的门。
门框和门的接触部分要进行电镀处理,以提高其导电性能。
导电衬垫和屏蔽网带主要用于抑制箱体的电磁泄漏。
电磁屏蔽箱内的转角部位粘贴平板吸波材料,而其余部分则粘贴尖劈吸波材料。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便携电磁屏蔽箱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箱体体积小,重量轻和屏蔽性能好,大大提高了屏蔽箱体的便携性并抑制了箱体的电磁泄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箱的除前面板以外的其它各面板内表
面的吸波材料的布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磁屏蔽箱的前面板的内表面的布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移动终端内部各模块产生的微弱信号测试的便携电磁屏蔽箱1的结构的最佳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邮电大学,未经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8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