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鞋底缓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3909.3 | 申请日: | 200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681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克里斯托弗;巴蒂尔;凯特;桑德拉;史蒂文;托尼;林雷;林以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以敏 |
主分类号: | A43B13/18 | 分类号: | A43B13/18;A43B7/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8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鞋底 缓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缓冲装置。
背景技术
一个长跑者在双脚击地时通常每分钟要承受180次相当于其体重2.5倍的重力;而一个篮球运动员在起跳落地时,双脚更要承受其体重10倍的垂直冲力和2倍于其体重的切力。因此缓冲性能是当代运动鞋设计最重要的考量因素之一。
目前在市场上,绝大多数的鞋都是通过使用发泡型材料组成的鞋底来提供缓冲性能,其中使用最广泛的材料是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和PU(Polyurethane)。这些材料的优点是价格较低,方便制模,并能提供足够的缓冲性能,但是这种材料一旦被施加压力或切力后,其内部空槽会因压力变形,并很难100%恢复原状,其缓冲性能就随之日益减少。还有一些技术使用气垫或是包裹的液体提供缓冲,也都可以提供足够的缓冲性能,但必须保证包裹中的气体或液体能够永不泄露,目前,这在技术上只能是一种假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使用一种新型的弹网结构提供缓冲,使用相对独立的弹性部件提供缓冲功能,从而可以通过更新弹性部件,保持鞋底的缓冲性能不会日益减弱。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底缓冲装置,包括内凹形支撑体,置于支撑体外立面凹槽内的弹簧,覆于内凹形支撑体上并通过拉筋与弹簧相互连接的网状体,以及置于网状体上的下压体;所述支撑体外立面中部设有若干纵向凹槽,该凹槽顶部连接小凹槽与所述支撑体表面贯通,凹槽内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底部设有挡板;所述网状体由若干向四周发散的拉筋组成;所述拉筋通过小凹槽进入支撑体外立面凹槽,并穿过弹簧,固定于弹簧底板上;所述内凹形支撑体的中部向下凹陷,所述下压体下端形状及大小与内凹形支撑体的凹陷部位相适应。
本发明安装在鞋底内,当穿着者穿上鞋后,下压体受到向下压力,将下行压向网状体,部分网体被压入其下方内凹形支撑体中部的凹陷部位,从而带动拉筋使其拉动弹簧底板使弹簧产生形变,生成反弹力,并通过拉筋带动网状体产生向上的压力,从而有效实现对下压力的缓冲;随着人体运动,当脚离地时,下压体不再受到压力,弹簧反弹力拉动拉筋使网状体恢复原状,将下压体顶起,使鞋底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采用不易老化的弹簧取代发泡型材料作为弹性部件,从而有效解决了因发泡型材料老化而导致的缓冲性能日益减弱的问题;
2.通过结构的创新,使得提供弹性的部件一弹簧,结构上相对独立,从而可以方便的更换,从而有效延长性能的有效性;
3.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弹性指数的弹簧或弹簧数量的增减,灵活调整装置的反弹/缓冲性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实施例及其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的侧视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网状体的俯视图;
图中:1.内凹形支撑体、2.网状体、3.下压体、4.弹簧、5.凹槽、6.小凹槽、7.拉筋、8.挡板、9.支撑体中部凹陷、10.制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所展示的是本发明一种鞋底缓冲装置的实施例,该装置包括内凹形支撑体1、覆于内凹形支撑体1上的网状体2,置于网状体2上的下压体3,安装于内凹形支撑体1凹槽5中的弹簧4,以及弹簧4底部的挡板8;所述网状体2的拉筋7通过内凹形支撑体1的小凹槽6进入凹槽5,穿过弹簧4后固定在挡板8上;所述内凹形支撑体1的中部向下凹陷,所述下压体3下端形状及大小与内凹形支撑体的凹陷部位9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鞋底,当穿着者穿上鞋后,下压体3受到向下压力,将下行压向网状体2,网状体2的部分网体被下压体3压入其下方内凹形支撑体1中的凹陷部位9,从而带动网状体2的拉筋7向上拉动挡板8,使弹簧4产生弹性形变,生成反弹力,以此实现对向下压力的缓冲;随着人体运动,当脚离地时,下压体3不再受到压力,则弹簧4的反弹力将挡板8推向初始位置,从而使网状体2恢复原状,将下压体3顶起,使鞋底恢复初始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为取得较好的反弹性,内凹形支撑体1设有六个凹槽5,网状体2设有六条弹性拉筋7,这六条拉筋7分别通过凹槽6伸入各凹槽5中。
为提高本实用新型一种鞋底缓冲装置的有效性,使网状体2不致因拉伸过大出现断裂等情况,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内凹形支撑体1的凹陷部位9底部设有制动块10。当下压体3受到向下压力,与网状体2的部分网体一起被压入凹陷部位9时,会首先接触到制动块8,使下压块3不再继续向下行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以敏,未经林以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39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兼具吊挂饰品功能的胸罩结构
- 下一篇:饰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