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等长叉头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4866.0 | 申请日: | 200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558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18 |
发明(设计)人: | 黄涌波;蒋科进;吕健良;阮兴龙;陈德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19/00 | 分类号: | G01R19/00;G01N27/28 |
代理公司: | 广西南宁明智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45106 | 代理人: | 黎明天 |
地址: | 10008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长叉头铝 电解槽 阳极 电流 分布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进行测量的装置。尤其是一种非等长叉头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铝电解槽电压波动是很常见的现象,要对电压波动进行处理,阳极电流分布测量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管理人员和操作者往往根据阳极电流分布测量结果对电解槽阳极进行调整,多年以来,调阳极成了一些技术人员处理电解槽电压波动的手段,由于没有规范测量装置,测量结果差别较大,判断阳极异常也往往根据个人经验,其后果是随意调极泛滥,反而成了影响电解槽正常运行和导致电压偏高的不良操作行为。
目前测量时使用的仪器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大表——叉头间距25~30cm,外接机械表读数;一种是经过改进后的小表——叉头间距为10~20cm,外接万用表读数;这两种表分别存以下缺点:
(1)大表太重,叉头及手柄部分长1.8~2.0米,铁质,重3~4Kg,测量时需要揭开槽盖板,一人测量一人记录
(2)小表较轻,但是手柄较短,测量时要踩到槽沿板上并且抬高手臂,温度较高对人体造成影响,而且存在安全隐患;手柄和仪表分体,同样需要2人配合才能完成测量和记录。
(3)由于叉头间距尺寸不统一,测量结果差别太大,不利于异常值的判定,造成了处理方法的多样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规范阳极电流分布测量工具,同时规范测量方法,使操作者的站位更加安全,达到减轻现场人员测量阳极电流分布时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统一叉头的材料、形状和间距,统一手柄材料以及所使用仪表的类型,增加记录板。
本铝电解槽阳极电流分布测量装置由测量叉头、手柄、仪表、记录板、连接线和绝缘板组成。
结构特征是:叉头不等长。叉头间距141cm;长杆长度8~12cm,短杆长度:3~7cm;长短杆之间长度差距5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测量装置构造简单,加工、制作方便,操作起来轻便,测量时站位安全,减轻劳动量,提高劳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阳极电流分布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装置由测量叉头1、连接线2、手柄3、仪表4、记录板5和绝缘板6组成。
叉头1是采用非等长尖头铜杆,2根,一长一短,长铜杆长度为10cm,短铜杆长度为5cm,间距为141mm,两个尖头距离150mm。
手柄3为25mm空心铝合金杆,长度1600~1700mm。
仪表4为常规万用表;
记录板5尺寸140×100mm,可以放64K纸张;
连接线2为普通花线。
绝缘板6厚度15mm,普通绝缘材料。
连接方式:连接线2与叉头1铜杆连接后压接在绝缘板6上,连接线2另一端与仪表4连接。空心手柄3与绝缘板6通过螺杆连接固定。
测量时,人员站在电解槽风格板上,左手持本装置将测量叉头尖端接触铝电解槽阳极导杆,上下两点垂直成一条线,即可以测量出间距为150mm段导杆的电压降,可判断出通过该阳极的电流分布大小,同时右手在记录本(夹装在记录板上)记录。
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为所有预焙阳极铝电解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486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埋地燃气管道杂散电流神经模糊控制节能排流设备
- 下一篇:帽式自行车鞍座防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