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压器涡壳隔热罩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4988.X | 申请日: | 2009-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88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叶双超;胡国强;陈超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39/00 | 分类号: | F02B39/00;F01D25/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9 | 代理人: | 王正茂;张静轩 |
地址: | 537005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压 器涡壳 隔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良好隔热降噪功能的增压器涡壳隔热罩。
背景技术
增压器涡壳隔热罩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油等易燃物溅到增压器高温涡壳上引发起火,以及防止增压器涡壳自身产生的高温辐射到邻近零部件造成隐患,增加发动机工作时的安全性能,其主要功能是隔热、降噪和防护。现有的涡壳隔热罩结构是采用单层不锈钢板冲压或焊接,然后在涡壳隔热罩内表面涂一层隔热材料(如耐热硅胶等),并将部分隔热罩边缘翻边用来加强隔热罩强度。此种结构可参见专利ZL 200620165709.8。现有技术的该类涡壳隔热罩,主要缺点是降噪性能差、抗振性差。该类涡壳隔热罩结构为单层不锈钢结构,容易因为隔热罩本身振动而加大噪声,而不是降低发动机噪声。单层不锈钢结构的隔热罩较重,抗振性不好,市场中不少单层不锈钢结构的隔热罩常发生振裂的故障,其隔热降噪作用有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隔热罩的三层结构设计,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降低了隔热罩的重量,提高了其抗振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涡壳隔热罩,位于增压器涡壳外部,隔热罩的形状与增压器涡壳的外形相适配;隔热罩分为三层结构,最外层和最内层均为镀铝板,中间层为陶瓷纤维纸;内、外层和中间层材料采用冲压成型,并紧密贴合。
优选地,最外层镀铝板厚度为0.5mm至1mm;最内层镀铝板厚度为0.5mm至1mm。中间层陶瓷纤维纸厚度为0.7mm至1mm。
优选地,隔热罩外缘周边为翻边结构;翻边高度为4mm至8mm;翻边内圆角半径R为2mm至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隔热罩的内外层采用镀铝板替代不锈钢板,使得隔热罩重量减轻,振动时不易发生断裂,抗振性能好;
2、中间层采用陶瓷纤维纸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和吸音作用;
3、由于采用的镀铝板材质较软,变形补偿余量较大,便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涡壳隔热罩的仰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涡壳隔热罩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涡壳隔热罩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增压器涡壳隔热罩的局部放大图。
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最外层镀铝板,2-中间层陶瓷纤维纸,3-最内层镀铝板,4-翻边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增压器涡壳隔热罩,位于增压器涡壳外部,隔热罩的形状与增压器涡壳的外形相适配。隔热罩分为三层结构,分别为最外层镀铝板1、中间层陶瓷纤维纸2以及最内层镀铝板3。内、外层和中间层材料采用冲压成型,并紧密贴合。最外层镀铝板厚度为0.5mm至1mm;最内层镀铝板厚度为0.5mm至1mm。中间层陶瓷纤维纸厚度为0.7mm至1mm。
为保证足够的强度,隔热罩外缘周边为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翻边高度为4mm至8mm;翻边内圆角半径R为2mm至5mm。
隔热罩的内外层采用镀铝板替代不锈钢板,使得隔热罩重量减轻,振动时不易发生断裂,抗振性能好;中间层采用陶瓷纤维纸使其具有良好的隔热作用和吸音作用;由于镀铝板材质较软,变形补偿余量较大,便于安装。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49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连续可变容积压缩比发动机
- 下一篇:具有废气旁通可控的柴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