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金属物件表面的热镀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5259.6 | 申请日: | 2009-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金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金盛 |
主分类号: | C23C2/04 | 分类号: | C23C2/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06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 物件 表面 设备 | ||
一技术领域:属金属线材、型材、板材及五金件等表面加工的热镀设备,具体涉及到能够在一道工序设备上完成对被镀金属件热镀两种金属镀层的新型热镀炉结构。
二背景技术:为了进一步改进金属镀件的理化性能和更加延长寿命,希望在已镀上某种金属层的工件上再镀上另一种金属,使其更加实用。但目前还没有能在一道工序中完成热镀两种金属层的热镀设备。
三发明内容:
1目的:为解决在一个设备、一次工序中,完成对金属件热镀两种不同的金属,以进一步改进金属镀件的理化性能和延长使用寿命,并节约能源更加环保,减少重复劳动。
2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由一个整体的耐火材质锅体内设有两个不同金属镀液的熔化锅室和单个或多个纵向平行、两端高中间低的下凹式镀槽孔道,及内部连接通道和加热通道,以及外保温层组成的热镀锅设备。镀槽孔道相互连通并与两个熔锅相连通。即每个镀槽孔道经横向连接孔道(10)及(11)互相连通,并经镀液输送管道(8)和(7)与两个熔化锅室连通。加工件由镀槽孔道一端进入,另一端引出。
3本新型优点:①简单易实现②节能环保③操作简单。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新型设备结构沿纵向某一镀槽孔剖面示意。
图中:(1)外保温层 (2)耐火炉体(3)、(13)镀液金属加料孔道 (4)、(6)不同镀液熔化锅(5)、隔温沟及隔热体 (7)、(8)镀液输送管道(9)镀槽孔道 (10)、(11)横向连接孔道 (12)加热孔道
五结合附图说明本案的具体实施方式:
外部有保温材料(1)的设备锅体(2),由耐火材料或陶瓷材料制成。不同的两种金属镀质分别经加料孔道(3)、(13)加入到镀液熔化锅(4)和(6)内,溶化后经镀液输送管道(8)及(7)输入两端高、中间低的镀槽孔道(9)内,因两种金属比重不同输入口应高低分开,比重轻的靠近上端,重的靠近下端。本图例中后镀的金属液比重轻,液面则高些。因两种金属熔点不相同,为保持两熔化锅有一定温差,两锅间设有隔温沟及隔热体(5)。镀槽孔道经横向连通孔(10)及(11)相互联通。炉子加热可采用任何能源、经加热孔道(12)供热。被镀金属件由动力牵引从入口处引进,在镀槽孔内经两种不同金属液热浸镀后引出。根据连通器原理、镀槽孔道的入、出口高度应与金属镀液熔化锅内的液面设计高度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金盛,未经吴金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52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2-00 用熔融态覆层材料且不影响形状的热浸镀工艺;其所用的设备
C23C2-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例如为了在选定的表面区域上镀覆
C23C2-04 .以覆层材料为特征的
C23C2-14 .过量熔融覆层的除去;覆层厚度的控制或调节
C23C2-26 .后处理
C23C2-30 .熔剂或融态槽液上的覆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