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材料车身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7010.9 | 申请日: | 2009-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45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应革;李银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革 |
主分类号: | B62D29/04 | 分类号: | B62D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3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材料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等各种机动车辆、电动车辆的车身结构,特别是一种复合材料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车身大多由玻璃钢或铁片制作而成,因而存在如下缺点:1、车身重量重,不能满足人们对车辆轻量化的需求,同时也加剧了能源的消耗;2、原材料价格贵以及制作工艺复杂、模具繁多等导致生产成本很高;3、车身的吸能缓冲能力较差,其冲击强度和屈服拉伸强度均有待于改善;4、玻璃钢车身不具有变形复原能力,一旦车身受到碰撞而产生变形时,通常都需要进行更换或借助外力修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简化制作工艺和模具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又能确保强度、减轻车身重量并具有变形复原能力的复合材料车身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材料车身结构,包括车身主体,所述车身主体采用至少两层材料滚塑而成,其外层为聚乙烯,内层为尼龙、ABS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车身主体的内、外两层粘接在一起。
所述外层聚乙烯的厚度为3~10mm,所述内层尼龙或内层ABS或内层聚碳酸酯的厚度为4~10mm。
所述外层聚乙烯的厚度为3~5mm,所述内层尼龙或内层ABS或内层聚碳酸酯的厚度为4~6mm。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因而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主体采用非金属材质,即由聚乙烯和尼龙或ABS或聚碳酸酯复合而成,因此相对于钢制或铁制车身主体而言,其可以大幅度减轻车身重量,满足人们对车辆轻型化的需求,并降低对能源的消耗,减少成本。
其次,由于聚乙烯有较好的柔性,尼龙、ABS和聚碳酸酯均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因此由该两类材料复合而成的车身主体又软又硬,既能满足车身在强度方面的要求,又能使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具有变形复原能力,而将聚乙烯设置在车身外层,尼龙或ABS或聚碳酸酯设置在车身内层,更符合车身的受力原理,使车身的各种力学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再次,由于采用滚塑工艺整体一次成型,因而可以大大简化制作工艺和模具结构,一方面成型方便,另一方面也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以汽车为例,车身主体1、底座2、车门(图中未示意)和发动机罩3均分开制作,其中,车身主体1采用至少两层材料滚塑而成的结构,其外层为聚乙烯,内层为尼龙、ABS和聚碳酸酯中的任意一种,通常则采用尼龙,底座2、车门和发动机罩3分别以铁板或钢板制作形成,安装时,通过铆钉将各部件铆接,从而形成完整的车身。
如上所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最佳实施例,车身主体1由外层聚乙烯11和内层尼龙12通过滚塑工艺制作成型,其制作方法是:先向模具中装入聚乙烯材料,然后进行加热并旋转模具使其熔融黏附于模壁,并在不停止加热及模具旋转的情况下向模具中装入尼龙材料,加热旋转直至后装入的尼龙材料黏附在聚乙烯材料表面,成型后两种材料粘合在一起。
所述外层聚乙烯的厚度为3~10mm,最佳值为3~5mm,所述内层尼龙12的厚度为4~10mm,最佳值为4~6mm。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革,未经应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01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正三轮摩托车驾驶室
- 下一篇:汽车车身底板的中通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