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载波方式防盗报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67236.9 | 申请日: | 2009-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62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8-25 |
发明(设计)人: | 杨孝华;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孝华;魏林 |
主分类号: | G08B25/06 | 分类号: | G08B25/06;G08B17/00;H04L1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 |
地址: | 4000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波 方式 防盗 报警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安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载波方式防盗报警装置。
(二)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大为改善,人们生产生活中的设备越来越多,对各种民用及工业设备以及设备零件的的盗窃问题日益严重,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很大。
当前的防盗报警系统比较多的是一些配合智能化楼宇等的小区安防系统,对于工业领域中的一些长距离传输的设备例如长距离输电线路(尤其是地下输电线路)、输配电设施缺少一些成本低可靠性高的防盗报警装置。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波方式防盗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装置由1到N个检测单元和1个集中器组成,每个检测单元具有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数据发送端,每个集中器具有两个数据发送端和两个数据接收端,各个检测单元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以及集中器的一个数据发送端和一个数据接收端均直接与装置供电的电源线相接,各检测单元与集中器间的数据通过载波方式加载到电源线上传输。
本实用新型还有这样的一些结构特征:
1、各个检测单元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以及集中器的一个数据发送端和一个数据接收端均直接与装置供电的电源线相接,各检测单元与集中器间的数据通过载波方式加载到电源线上传输。
2、探测模块采用红外和微波两种检测手段,对侵入事件进行检测。
3、信号收集处理模块对本单元的探测模块的输出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滤波、排序、判断、译码、编码等处理,并将结果通过通讯模块向本级总线的主集中器传送。
4、通讯模块具有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数据发送端,用于接收本级总线的主集中器传来的命令和数据,并将本单元的数据发送到本级总线的主集中器,通讯模块的数据发送端包括一个调制电路,用于将需输出的数据进行调制后加载到电源线上,通讯模块的数据接收端包括一个解调电路,用于将电源线上的调制波解调后还原成为的实际的数据送信号收集处理模块进行处理。
5、电源模块用来向本检测单元的各个模块提供电源,电源模块可以接受直流输入或交流输入。
6、通讯模块具有两组通讯端口,每个通讯端口各有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数据发送端,其中一组通讯端口的数据发送端包括一个调制电路,另一组通讯端口与集中器的远程通讯模块相连,远程通讯模块用于将信号处理模块输出的数据通过GSM网络发送到远程接收终端或发送给值班人员。
7、信号处理模块对通讯单元送来的检测单元的数据进行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滤波、排序、判断、译码、编码等处理,并将结果通过远程通讯模块向远程终端传送。
8、该装置采用主从式通讯方式,各个检测单元分别编制地址,由集中器呼叫地址,地址被选中的检测单元将自己的数据送上总线,集中器的地址呼叫采用广播方式。
(四)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波方式防盗报警装置的系统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载波方式防盗报警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详细的描述:
结合图1,该装置由1到N个检测单元102和1个集中器104组成,每个检测单元102具有一个数据接收端和一个数据发送端,每个集中器104具有两个数据发送端和两个数据接收端,各个检测单元102的数据发送端和数据接收端以及集中器104的一个数据发送端和一个数据接收端均直接与装置供电的电源线相接,各检测单元102与集中器104间的数据通过载波方式加载到电源线上传输。
实施例1:
结合图2,220V电力线202为电源单元204供电,并载有120KHz信号波。探测模块206接收120KHz信号波,转化成相应数据传输给信号处理器CPU 208。CPU 208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通讯模块206。通信模块206将数据转换成相应的120KHz的信号波,耦合到电力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孝华;魏林,未经杨孝华;魏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2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