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7568.7 | 申请日: | 2009-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814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26 |
发明(设计)人: | 颜桂定;王海霞;耿喜臣;李宝辉;金朝;张立辉;卫晓阳;李毅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5/22 | 分类号: | A61B5/22;A61B5/08;A61B5/02;A63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4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荷抗 缺氧 能力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属于航空生理学的领域。具体的说,涉及可以进行抗荷加压呼吸检测和训练、代偿加压呼吸检测和训练、低浓度氧耐力检测和训练的仪器。
背景技术
高性能战斗机具有持续高加速度、高加速度增长率、高角加速度和高升限等一系列战术特性,其载荷增长率可达3G/s,最大载荷(+Gz)为9G持续10~15s,在6.5G载荷可持续30~45s,升限可达18~20km。对飞行员抗荷耐力、抗缺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采用抗荷措施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耐力。常用的抗荷措施主要有使用抗荷装备、使用后倾座椅、进行抗荷训练、做抗荷动作和加压呼吸等几种方式。其中抗荷动作技巧性非常强,其效果与飞行员掌握动作的熟练程度关系很大,掌握正确的抗荷动作要领对确保抗荷动作的抗荷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抗荷正压呼吸也是一种常用的抗荷措施,其是通过对飞行员面罩氧气加正压来提高抗荷耐力,对面罩加正压打乱了飞行员的正常呼吸习惯,吸气容易呛咳,呼气非常费力,必须通过矫治才能适应抗荷正压呼吸装备,也才能发挥装备效能,可在日常飞行训练中进行矫治,但是其成本高,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性。
另一方面,飞行中缺氧将造成重大飞行事故。气压环境的改变可使人体产生病理变化,导致功能性影响和器质性的损伤。美国空军Rayman报道,在89例空中意识丧失的事故中,有19例是由于缺氧引起,占21.3%。英国空军报道了10年间发生了400例飞行缺氧事故。印度空军航空航天医学研究所高空缺氧研究室最近也报道了13起缺氧事件。以色列空军航空医学研究中心报道,1991年~1996年以色列空军发生了缺氧事故29起,其中68%是由于供氧装备故障和缺乏检查鉴定矫治所致。我军飞行部队也曾出现多起因缺氧而造成的飞行事故或事故征候。
在现有技术中,我国专利CN101032659A提供了一种生物反馈抗荷训练器,该训练器可引导飞行员正确实施抗荷动作,但是其未引入抗荷服充气、抗荷加压呼吸等气体输入,无法使飞行员在地面上进行类似飞机上的抗荷体验。在国外,俄、美、英等国空军都有低氧仪和加压供氧呼吸检查装置。由于世界各国装备的飞机机种不同,低氧/加压供氧呼吸的压力制度差异较大,没有通用性。本实用新型的研制,填补了国内在地面上进行抗荷、代偿加压供氧体验的空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其能够使飞行员在地面就能体验抗荷服充气、抗荷加压呼吸、代偿加压呼吸,从而纠正飞行员抗荷动作,使飞行员熟悉加压呼吸环境,提高其抗荷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其能使飞行员体验高空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5000米、6000米、7000米、7500米的缺氧环境,提高抗缺氧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其能在飞行员检测和训练过程中实时检测其心电信号,并能准确计算即时心率,心电连接线可以依附媒介而轻易的依附于使用者身上,不会增加使用者负担,同时在检测过程中能实时测量人体蹬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其包括:供氧装备箱,用于产生符合规定大小和比例要求的气体压力;脚蹬机构,实时反映被测人员双脚蹬力大小;传感器,感知气体压力和脚蹬力大小,并将压力转换成电压表示;操纵杆,调节抗荷服装压力大小;电气测量系统,预处理压力信号并采集人体心电生理信号;电源,提供整台仪器所需的电力;计算机,采集、处理、存储压力信号和心电信号;另外还包括显示器、座椅及座椅架、支架、罩壳等。
本实用新型的机械部分与电气部分的连接关系是:内装有管路、抗荷加压呼吸机构、压力比调节器、衣压比机构、气体混合容罐等的供氧装备箱产生的服装、面罩等压力信号和双脚蹬力机构产生的双脚蹬力信号传输到传感器,传感器将其转换成电压信号后传输至电气测量系统,再将其传输到隔离模块隔离后经A/D卡由计算机对其进行后续处理。
上述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包含三种模式,即抗荷加压呼吸检测训练模式、代偿加压呼吸检测训练模式和低浓度氧检测训练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5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介入手术搁手板
- 下一篇:自锁防退颈椎钉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