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全点滴输液控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7630.2 | 申请日: | 2009-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643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0-11-24 |
发明(设计)人: | 汪贤宗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贤宗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23 | 代理人: | 王明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点滴 输液 控制 装置 | ||
实用新型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点滴输液控制装置的改良,尤指涉及一种适用于点滴输液器,可有效阻隔滴液及空气,并防止血液回流的控制装置改进;且该控制装置无论摇晃或倾斜与否,皆不致受到影响,而能确保止滴功效。
背景技术
现有的点滴注射器控制装置,为解决于注射液即将注射完毕时避免空气注入人体的问题,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601096,公开了一种使用于点滴的活塞,其中点滴塞整体放置在瓶内液体中,且点滴塞顶部为空腔使点滴塞浮在点滴液的上部。当点滴液即将用尽,点滴塞随液面降到瓶口处并藉由点滴塞形状与瓶壁接触密封,但由于点滴塞相对点滴瓶的内径来的小,在点滴瓶受力摇晃状态下点滴塞会在瓶中任意翻滚而无法有效密封瓶壁,达到止塞作用。
又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2676937,公开了一种点滴注射器的控制装置,其中浮子设置在药液储存器内,且药液储存器下端中部设置有朝向腔内的突起。突起轴向中心设置有出液口,且浮子下部为下端表面平滑的基体。浮子基体底端设有深度小于突起高度的凹槽,使突起直接贴合在凹槽而堵塞出液口,无法确实密封出液口。
因此,本实用新型因有鉴于现有产品上述的诸多实用缺点,经积极构思及实际试验,遂改良其整体结构,而发展出一种可自动有效阻隔滴液及空气,且无论是否摇晃或倾斜均不受到影响,而能确保止塞功效,以改善现有产品诸多实用上的缺点,并大幅增进其实用功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点滴输液控制装置,主要由浮动止塞装置及点滴储存杯所组成,该浮动止塞装置装设入点滴储存杯中并漂浮于该点滴储存杯的注射液出口上方,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行的技术手段包括:
该浮动止塞装置,包含有一浮动件、一设在浮动件下方的浮体座及一设在浮体座下方的止塞环,该浮动件以下方的延伸件插置在浮体座上端的插孔,且该浮体座利用下端的套接口套入止塞环,该止塞环具有薄膜,且该薄膜足以涵盖点滴储存杯的注射液出口而确实止塞贴合。
该浮动件上方更包括一承液槽,并于以承液槽槽底设置该延伸件。
该延伸件为一端封闭的中空管体,并于另一端设有一开口。
该浮动止塞装置内部藉由延伸件、浮体座及止塞环的容置空间在薄膜上方共同形成一中空部。
该浮动止塞装置的浮动件为一硬质槽体,而该止塞环具有一软质薄膜。
该止塞环由硅胶构成。
该浮动件上方更设有顶盖。
该薄膜一体成形于该止塞环下端。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是:无论摇晃或倾斜与否均能有效阻隔滴液及空气并能确保点滴止滴功效,且于更换新的点滴瓶后浮动止塞装置能重新漂浮于滴液界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A是图1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图1实施例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1实施例另一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实施例又一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1实施例实际注射的配置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1实施例摇晃或倾斜使用状态的剖面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8A是图8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技术手段以及所达成的具体功能、目的,下面列举了本实用新型较好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图号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所示,是浮动止塞装置2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由图所示,浮动止塞装置20包含浮动件21、浮体座22及止塞环23。浮动件21具有封闭的承液槽211并在浮动件21底部设有延伸件212,于本实施例中,如图1A中所示,承液槽211为一杯状体,而延伸件212具有一端封闭上端的中空管体,其下端并具有一开口213。
浮体座22上一端部设有对应延伸件212大小的插孔220,并于其下端部设有对应止塞环23大小的套接口221。于本实施例中浮体座22具有如图1A中所示中空的座体,且浮体座22于插孔220端的直径小于套接口221端的直径。止塞环23中央具有圆形的容置空间230,且止塞环23下端面上包覆有薄膜231。于本实施例中止塞环23整体由硅胶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贤宗,未经汪贤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76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局部体表快速肿胀的报警装置
- 下一篇:心血管内科专用引流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