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能壁挂炉和电能热水炉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086.3 | 申请日: | 2009-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178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30 |
发明(设计)人: | 刘运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运柳 |
主分类号: | F24H1/18 | 分类号: | F24H1/18;F24H1/20;F24H9/18;F24H9/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能 壁挂炉 热水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壁挂炉和电能热水炉
背景技术
现有壁挂炉主要是燃气壁挂炉,排放有毒气体,能耗高,使用费高;现有热水锅炉主要是燃煤锅炉,每燃烧一吨煤,产生二氧化碳2620KG,二氧化硫8.5KG,氮氧化物7.4KG,并排放400摄氏度以上高温烟气等有害气体,国家已限期禁止使用;现有电锅炉多数采用贮水式热水器的加热方式,先将热水贮存在贮水箱中,使用时从贮水箱中放水来,耗能高、不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减少碳排放,对燃气壁挂炉和燃气热水炉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电能壁挂炉和电能热水炉,加热原理是采用电热管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两种不同的加热方式,由加热部件(电热管和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加热水箱、贮水预热水箱、水泵、控制和显示器、壳体和底板构成;当采用电热管时,在加热水箱中,有两端或一端向外敞开的金属管,管的截面形状有圆形、方形等,管与水箱连接后,使整个水箱成为密封结构;有的金属管外还被一根较大的金属管包围着,在两层金属管之间构成为容积更小的加热水箱,单层或双层的金属管外还可以被更大的管状或其他形状的容器包围;被包围的金属管有1根以上,构成为一个组件,在金属管内的空气中,安装电热管,电热管通电工作后,产生热辐射,使包围电热管的金属管受热并贮存一定热量,由于金属管的外围全部是水,金属管通过热传导方式使水受热,被加热的水在水泵作用下送到出水口,并有一部分返回到贮水预热水箱中,当热水出水口关闭,水泵工作时,则全部返回至贮水预热水箱中,再反复送入加热水箱中循环加热;壁挂炉要求将取暖用水和生活用水完全分开,因此设置两套系统,独立工作;当采用电磁感应线圈加热时,在加热水箱外部或两个加热水箱中间的线圈架上,绕制电磁感应加热线圈,当电磁感应线圈工作后,会对铁质加热水箱进行磁化,感应出电磁涡流,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使水快速加热,被加热的水,在水泵作用下,送到出水口,一部分返回贮水预热水箱中,当出水口关闭,水泵工作时,则全部返回到贮水预热水箱中再反复送入加热水箱中循环加热,不断提高水温;本结构还可制成电热水炉。
本产品的优点是电热部件安装在空气中,对水进行辐射加热或感应加热,十分安全;水泵工作时使水从贮水预热水箱中进入加热水箱不断循环加热,冷水或贮水预热水箱中温度较低的水,通过加热水箱流出时,就得到中温水(30摄氏度~55摄氏度)和高温水(55摄氏度~75摄氏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电热管加热的壁挂炉结构图(实施例之1);
图2是电热管加热的热水器(实施例之2);
图3是电磁感应线圈加热的壁挂炉结构图(实施例之3,其中电磁感应加热水箱,为结构图之1);
图4是电磁感应线圈加热的热水器(实施例之4);
图5是电磁感应加热水箱结构图之2;
图6是电磁感应加热水箱结构图之3;
图7是电热管加热水箱结构图之1;
图8是图7的截面图;
图9是电热管加热水箱结构图之2;
图10是图9的截面图;
图11是电热管加热水箱结构图之3(局部图);
图12是电磁感应加热水箱结构图之4;
图13是小型落地式电能热水炉(实施例之5);
图14是图9、图10的展开图;(未示出外管);
图15是电能热水炉的侧向图(实施例之6);
图16是电能热水炉图15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说明,附图中包括加热水箱1(生活用水加热水箱1-1,取暖用水加热水箱1-2)、贮水预热水箱2、冷水(或较低水温)进水口3、热水出水口4、电热部件5(电磁感应加热线圈5-1、电热管5-2)、电磁加热线圈架6、控制和显示器7、水泵8(水泵进水口8-1、水泵出水口8-2)、水9、空气10、连通管11(软管连通管11-1)、混水阀门12、膨胀水箱13、外壳及底板14、密封圈15、盖16、压紧螺帽17、单向阀门18、绝缘隔热垫19、导线用绝缘瓷管20、金属管21、中温热水出口22、高温热水出口23、流量传感器24。
图1是电热管加热的壁挂炉,分别用两套系统供应生活热水和取暖用热水;本图左侧由生活用水加热水箱1-1、贮水预热水箱2、水泵8、连通管11构成(独立供应生活热水的结构形式如图2,称为电热水器);加热水箱1-1的内部结构,在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3、图14、中示出;水流动的方向在附图中用虚线和箭头示出;本结构的工作原理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运柳,未经刘运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