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风扇摇头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248.3 | 申请日: | 2009-08-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4750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5-19 |
发明(设计)人: | 姚国宁;傅建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0 | 分类号: | F04D29/00;F04D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之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37 | 代理人: | 林建军 |
地址: | 315332***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风扇 摇头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电风扇上的机构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电风扇摇头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风扇在工作中可以水平摆动、以及垂直摆动来扩大电风扇吹风的区域。为了实现电风扇的水平摆动,在电风扇机头与主体之间设有摇头机构。由于现有摇头机构的结构限制,使电风扇水平摆动时会出现摆动不顺畅、抖动的问题。
如图1爆炸图所示的摇头机构,为现有电风扇摇头机构的常见结构。在该摇头机构中,支架1上的连杆11伸入转动轴套2中以连接和支撑整个支架。由于连杆11要伸入转动轴套2,势必要求连杆11的直径小于转动轴套2的内径,造成连杆11与转动轴套2之间存在较大空隙,而该空隙会导致电风扇在水平摆动时,机头的抖动、以及摆动的不顺畅。长期工作会导致连杆与转动轴套磨损严重,缩短电风扇的使用寿命。
另外一点,现有摇头机构中,手动调整转动角度的结构采用弹簧3与塑料球钉4分别与连接头和转动轴套连接。由于现有摇头机构中转动轴套采用塑料材料支撑,因此塑料球钉与塑料转动轴套之间的配合摩擦较大,特别是人为手动转动机头时,塑料球钉要反复与转动轴套摩擦,带来的磨损较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风扇摇头机构。使电风扇水平摆动时更加顺畅,避免机构抖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为:一种电风扇摇头机构,包括支架、安装于所述支架上的电机、与所述支架连接的转动轴套,所述支架的本体上设有滑道,所述转动轴套上设有滑杆,所述滑杆处于所述滑道中。
本实用新型还采用如下附属技术方案:所述滑杆的直径在所述滑道宽度的三分之二到1之间;
所述支架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伸入所述转动轴套、与所述转动轴套转动配合,所述滑杆与滑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小于所述连杆与转动轴套内壁之间的间隙;
所述电机包括驱动电风扇的扇叶转动的第一电机、驱动电风扇机头水平摆动的第二电机、和/或驱动电风扇机头垂直摆动的第三电机;
所述滑套为贯穿所述支架本体的开口,所述滑杆穿过所述滑套;
所述滑杆的前端开有螺纹孔,穿过所述滑套的滑杆的前端螺纹连接有螺钉,所述螺钉通过垫片与所述滑杆前端连接,所述垫片的外径大于所述滑套的宽度;
所述摇头机构还包括弹簧和滚珠,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靠于所述转动轴套上、另一端顶靠所述滚珠,所述滚珠在弹簧的顶靠与所述支架本体相接触;
所述支架本体上沿圆弧轨迹间隔的开有多个与所述滚珠相配合的圆孔,所述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圆孔的直径,所述滑道为圆弧形;
所述转动轴套设有用于容置所述弹簧的插孔,所述弹簧的一端伸入所述插孔内;
所述支架和滚珠采用金属材料制成,所述滚珠表面涂敷有润滑层。
采用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在支架设置滑道,转动轴套上设有滑杆,滑杆处于滑套中。在电风扇的机头水平摆动时,由于支架的连杆伸入转动轴套会存在间隙,出现摆动不顺畅和抖动的现象,而滑杆与滑道的配合连接是在连杆与转动轴套连接的基础上另外增加一个滑杆和滑套的连接,起到进一步防止机头抖动的现象,使水平转动更顺畅。(2)将滑杆的直径尽量做到与滑道的宽度相接近,使滑杆与滑道内壁之间的间隙要小于支架连杆与转动轴套内壁之间的间隙,以便更好的防止机头水平摆动时支架相对于转动轴套的抖动,使转动更顺畅。(3)滑套为贯穿的开口,滑杆穿过滑套的前端通过垫片与螺钉连接。由于垫片的外径大于滑道的宽度,起到防止在转动的过程中滑杆从滑道中脱出的作用。(4)本实用新型将弹簧设于转动轴套与支架之间,并将塑料球钉改为金属材料制作的滚珠,由于支架自身也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滚珠与支架之间的磨损相比于塑料之间的磨损要小,同时在滚珠的表面还涂敷有润滑层,可以进一步减小滚珠与支架之间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摇头机构的部件拆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摇头机构与电风扇连结构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摇头机构中支架与转动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摇头机构中支架与转动轴套的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先锋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线路弱馈侧保护自适应启动判别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缆故障闪测仪标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