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无效
申请号: | 200920168281.6 | 申请日: | 2009-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089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6-16 |
发明(设计)人: | 洪世邻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得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405 | 分类号: | H01R13/405;H01R13/02;H01R13/629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端子 结构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利用埋入射出的成形技术及定位的方式,使该接触端子的末端与插槽内壁面形成一距离,供接触端子与线端端子接触时具有缓冲的弹性设计。
背景技术
一般以埋入射出的技术(INSERT MOLDING)所成型的连接器,多数为了解决本体或端子的整体体积较小,或是人工或机器无法将端子于后制程中组装入连接器本体中,所以属于连接器中较为精密的类别(例LVDS等)。
而埋入射出的技术主要将端子预埋入模具,待射出成型后使端子可固定于本体内,而可取代后制程中组装端子的程序,但是如何埋设端子及模具为埋入射出技术的重点所在。
以LVDS而言,为了使板端连接器的端子在成型后可稳固于本体内,所以在预埋时将端子除接触点外都预埋至模具中,以确保成型后端子能稳固定位,使接触导通时不致产生偏差。
惟,此等作法虽可提高端子的稳定性,但也使端子失去弹性无缓冲空间,在接触导通时两端子相互接触时如施力不当或位置不正确时,可能造成端子断裂现象,一旦端子断裂整个连接器便失去作用,严重时可导致产品无法运作。
综上所述,常用技术在解决此缺失上仍有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特别是指利用埋入射出的成形技术,将板端连接器的接触端子预埋入模具中,待成型后可定位于板端连接器其插槽内壁面的前端,并由其定位使该接触端子的末端与插槽内壁面形成一距离,供接触端子与线端端子接触时具有缓冲的弹性设计,且进一步可预防接触端子在产生断裂的情形发生。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为提供一种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由预埋时接触端子弯折技术及定位较靠线端方向的设计,使该接触端子的末端略为向前,并同时提供接触端子的末端与插槽内壁面形成一距离,使得接触端子与线端端子接触时具有缓冲的弹性设计,能有效提升两端子接触导通的可靠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板端连接器,主要包含有:
本体,为埋入射出成型,其一侧为一面向线端连接器的内壁面,且本体一侧具有一供端子定位的埋入处。
端子,位于本体的埋入处,其靠近本体外侧为焊接端,另外自埋入处延伸而出靠内壁面侧为与线端连接器的接触部,且端子的另端为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该端子的末端与本体内壁面形成一距离。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本体可进一步设置有外壳。
本实用新型接触端子与线端连接器端子接触时具有缓冲的弹性设计,除有效提升两端子确实接触导通外,也可进一步可预防接触端子在组装时因受挤压产生断裂的情形发生,达到了有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与上下模具预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成型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线端组装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与线端组装的另一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线端导接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端子后压位移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端子顶抵内壁面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板端连接器;11-本体;111-内壁面;12-插槽;13-埋入处;2-端子;21-接触部;22-末端;23-焊接端;3-上模具;4-下模具;5-线端连接器;51-端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连接器端子结构改良,特别是指利用埋入射出技术(INSERT MOLDING)来成型板端连接器1,使端子2可于成型后定位于本体11内,而预埋步骤简略说明如下:
首先,将端子2先行冲压完成后置入上模具3及下模具4的预埋位置,该预埋位置为一空间,且于模具设计时预先规划完成,待射出成型后会形成为供端子2部份段落容置的埋入处13。而预埋完成后进行射出的工序,且待塑料固化后始进行脱模,而脱模完成后即完成该埋入射出程序,即可见端子2已稳固于预先设计的本体11埋入处13位置。
请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端子2某一部分从图中可清楚看见位于本体11埋入处13位置,而自本体11后端凸出的部份为端子2的焊接端23,即该端子2靠近本体11外侧为焊接端23,供该板端连接器1可焊接固定于产品电路板上。而端子2由埋入处13位置的另一方向延伸而出为接触部21,供线端连接器5上的端子51相互导接之用,而该端子2延伸到最后形成末端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得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得利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682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