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0920170350.7 | 申请日: | 2009-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525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0-07-14 |
发明(设计)人: | 魏子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元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F7/00 | 分类号: | C25F7/00;C25F1/04;C25F3/1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朱凌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钢索 表面 处理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主要是对不锈钢索进行连续式电解脱脂及电解抛光等处理,以提升不锈钢索的品质。
背景技术
一般市面上的不锈钢索在生产和贩售时并无进行连续式电解抛光的设备,原因在于不锈钢索在连续电解抛光过程中易产生相关质量问题,如:
一、因钢索是由多根不锈钢线构成,易产生较大的电阻并影响电解抛光的效率。
二、钢索在高电流密度的情况下进行电解抛光容易产生高温现象。
三、钢索在高速作动下对所经过的金属产生切割,容易使金属因磨耗而破坏。
四、钢索的形状容易造成碱与酸的残留,钢索在碱与酸的环境中容易造成金属零件腐蚀。
从上述问题可知,连续式电解抛光设备在开发成本及效率上存在很大的困难,随着对不锈钢索日渐提高的质量要求,本发明人针对上述造成钢索产品在质量上一直难以克服的弊端,利用一连续式电解抛光设备加以改良以克服上述问题并提升钢索的电解抛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对目前既有的不锈钢线或不锈钢索产品进行连续式的电解脱脂及电解抛光,以提升不锈钢钢索的品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包括依序设立的一电解脱脂设备、一电解抛光设备、一弱酸强化处理槽、超音波冷、热水中和槽和烘干设备。电解脱脂设备和电解抛光设备其间组设一导电轮组,该导电轮组包含侧板、支持架、碳刷组和导电滚轮;支持架以一间距固设于两侧板上,碳刷组贯穿并延伸入两侧板之间并结合其间凹设一弧形槽沟的两间隔导电滚轮。
其中,碳刷组包含碳刷、弹性组件、固定盖、碳刷座、导电连接件、侧盖及杆段;碳刷一端贯穿弹性组件并突伸出固定盖中间孔,另一端贯穿入碳刷座其间通孔,在该通孔的孔穴内套设与碳刷接触的导电连接件,其间套合一轴承的侧盖套设于碳刷座该端孔穴开口并抵靠在其侧板靠外一端,杆段贯穿于两侧板之间,其一端与导电连接件相连,其间套设两间隔的导滚轮,另一端在贯穿出另一侧板后通过一其间套合一轴承的侧盖予以抵靠,再配合一螺固组件将该侧盖定位在相临侧板该端。
所述导电轮组其间的碳刷组一端连接整流器。
所述导电轮组其两侧板之间组设前、后端架设杆。
所述导电轮组两侧板中间段落贯穿一可使导电轮组水平架设的平衡杆段。
采用上述结构,导电轮组可使行经而过的不锈钢索沿着导电滚轮的槽沟行进,并使不锈钢索呈S形的延伸绕过另一导电滚轮,通过碳刷组将正电传导至导电滚轮其间,以使不锈钢索在行经其间时带有正电。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一、通过该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可实现不锈钢索在连续生产情况下,同时完成电化学除油、电解抛光及活化和最后的清洗及烘干过程,并将处理完的不锈钢索卷收在收线轮轴上。
二、该连续式钢索表面处理设备其电解脱脂与电解抛光的速度与运用超音波脱脂的速度相当,因此运用该设备连续电解脱脂与电解抛光并不会因电化学的反应时间造成产量的减少。
三、因不锈钢索表面呈不规则形状,以致在连续高速磨擦下会造成电解抛光设备的故障,进而使电解抛光效果下降,而运用该具导电装置的电解抛光设备则能使机件磨损成本降到最低,并可提供每单位供电零件最小100A的输出电流,以实现对不锈钢索进行电解脱脂及电解抛光。
四、本实用新型在对钢索经连续式电解脱脂及电解抛光处理下,其残酸及残碱能控制在一定水平,避免了提早诱发不锈钢索生锈情况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解脱脂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解抛光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弱酸强化处理槽及冷、热水中和、烘干设备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导电轮组的部份构件分解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碳刷组的构件分解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导电轮组的外观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导电轮组的前视剖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不锈钢索在行经导电轮组的实施示意图。
标号说明
1 电解脱脂设备 11 电解脱脂槽
2 电解抛光设备 21 电解抛光处理槽
3 导电轮组 31 侧板
32 支持架 33 架设杆
34 平衡杆段 4 碳刷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元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元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9201703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发动机用盖板
- 下一篇:一种改进的叉装车后车架